史話》曾建元專欄/怒潮學生張盛華的生命史(七)

「八二三砲戰」在斷垣殘壁中, 留下歷史傷口。(李金生攝)

張盛華隨後接奉師部命令,暫時離開營部連,借調師部政二科服務,對他來說,能夠從部隊基層調到高級司令部擔任參謀(宣傳心戰中尉),總是一件好事;然而,他一面又擔心自己無法一下子承擔如此重任。幸好,有了先前擔任作戰參謀業務經驗,他依然決定再度挑戰自我,在政二科他執掌一般文宣與心戰工作,從此刻起,他就一直在政二科工作,再沒有回到原本的營部連。

民國47年夏,解放軍空軍相繼向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區集結,機艦活動日趨頻繁,8月1日解放軍空軍戰鬥部隊(約140架戰鬥機)進駐澄海龍溪福州等處機場海軍東南艦隊移至舟山海面福建沿海艦艇數量亦有增加,金門當面解放軍之砲位激增,且有長射程之火砲進駐。8月23日前,在南澳、金門及平潭上空,已經爆發了少數空戰,金門防衛部即令各部隊分別進入戰鬥位置,加強戰備,嚴陣以待。民國47年8月23日下午6時30分,解放軍悍然對金門發動猛烈砲擊,二個小時內向金門發射了數萬發砲彈,翌日,繼續砲擊,並連續砲轟44天,共發射了47萬5千發砲彈。由於金門防衛部事前對解放軍砲擊金門的情報未充分掌握瞭解,以致國軍在剛開始並未有充足的準備,副司令官趙家驤、吉星文以及章傑更是慘死於砲火之下。八二三砲戰發生當時,張盛華在師部政二科擔任參謀,受到的火力波及較少,記憶中砲火比較密集之處在鵲山的600羣砲兵基地樹木被砲火給燃燒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