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拿清白、正義做墊腳石──彭百顯與921(八)

2000年,九二一災後重建委員會時任總統呂秀蓮臺塑長榮等四十企業代表會商擴大民間參與公共建設BOT、BOO座談,時任南投縣彭百顯企業界拜託救救南投。(鄭履中攝)

一般政治商人用以吸引人的,不是他們的政治潛能,而是選民弱點。他們不想再教育民衆,使其適合自主政府上求努力;他們祇想控制選民、剝削選民。他們加強自己的政治技倆。這些政治選舉運動的推行工作,交給大衆傳播人員來處理。最需要的乃是金錢。在政治日漸商品化風氣之下,即使是一個最有抱負的政治家,也難發揮其民主政治潛能。──英.赫胥黎,《再訪美麗新世界

結論:重視政治道德法律正義實踐的重要性

吾人關切政治對法律干預的問題。政治把司法當作工具手段情況,並非以「司法獨立」就可以忽略、交代,光就司法首長法官由政治任命即可視出端倪不容輕忽。

媒體審判是社會輿論的先驅,也是影響司法訴訟的重要因素。我因921而身受其威懾,特別是所謂「921重建弊案」,在司法偵查期間的創傷,更是不可言喻。

在法律上,學者林鈺雄(2001)對無罪推定原則,憂心受「事實上限制」可能更爲嚴重。他指出「媒體審判」問題,在大肆宣傳時,無罪推定原則已經受到事實上的顛覆。本921案自偵查、起訴、審判等階段,尤其偵查期間的案情撲朔迷離,莫不受到媒體宣揚,或扭曲或不實,而「事實上」顛覆了原本「無罪」行爲之認知,於是造成「媒體審判」之事實。

法學家早已注意到「無罪推定原則經媒體審判已受到事實上顛覆」的警惕,但實際上法學界對此並未有如何預防或救濟積極性作爲,包括建言或修立法之後續。本案自我們遭設定嫌疑被告,受到大規模「媒體審判」的惡劣影響,對接案審理的法官,幾乎沒有所謂「無罪推定原則」的素養認知,仍只是法理論述上的一個小小腳註而已。尚無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