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款5代戰鬥機 F-22已服役15年

F-22猛禽戰機,優美洗練的外型,已定義了所有第5代戰機該是什麼模樣。(圖/美國空軍)

世界第1種第5世代戰機:F-22「猛禽」(Raptor),於2005年12月15日正式加入美國空軍,至今已服役15年了,這款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所製作的超級戰機,至今仍是公認的「空中王者」,但因爲數量太少,使她同時也揹負最昂貴,維護成本最高的缺點

除了外掛油箱,F-22不會在機翼下安裝其他物品,也不會外掛武裝,是當今世上罕見的專職空優戰機。(圖/美國空軍)

戰機世界(Fighter Jets World)在F-22服役15週年之際,發表一篇紀念文。F-22可能是最後一種專職的空優戰機,雖然在2005年12月正式服役時,曾經被短暫命名爲「 F/A-22」,但是之後又拿掉了「A」,她也從來沒有負擔對地攻擊的任務過。

美國空軍曾以「F-15全面落後於Su-27」的說法,推進F-22的持續研發,同時蘇愷公司也用同一種理由向外爭取訂單,也算是各取所需,其實Su-27與F-15算是各有勝長。(圖/蘇愷)

F-22的研發背景處於冷戰的後期,當時的計劃案稱爲「先進戰術戰機」(ATF)。雖然此時剛剛量產的美國空軍主力-麥道F-15C「鷹」有着無敵的空戰紀錄,但是神秘的冷戰對手蘇聯,也在秘密開發多款新戰機,包括MiG-31、Su-27與MiG-29。

1980年代初,美國間諜衛星首次拍攝到Su-27,對這款有着翼身融合優美外型的戰機感到訝異,太不像過往粗獷的蘇聯戰機了,當時還不確定這型戰機的名字,曾經一度誤認爲是傳說中的MiG-31(之後才知道MiG-31是MiG-25的放大改良版),但能確定的是,這型戰機有着相當不錯的空氣動力外型,美國專家開始認爲,如果Su-27有着推力不亞於F-15使用的F100發動機,那麼Su-27的飛行表現會比美國之鷹(F-15)要傑出。

1989年巴黎航空展上,蘇聯派出了最新銳的Su-27與MiG-29前來參展,這2型戰機都給美國造成了震撼,其中Su-27試飛員維克多·普加契夫(Viktor Pugachev)展示了高攻角眼鏡蛇機動,極大的嚇着了西方觀察家,日後這種超過120度的眼鏡蛇機動,就被稱爲「普加契夫眼鏡蛇機動」。一時之間,美國空軍認定F-15絕非Su-27的對手,確實有必要繼續推動ATF戰機研發計劃。

或許爲了告訴美國民衆,美國正在研發比Su-27更強的戰機,隔年1990年初,2個參與ATF競爭的航太集團都展示了自己的ATF,分別是洛克希德-通用動力的YF-22,與諾斯洛普-麥道的YF-23,這是全球航空軍事迷首次看到具有匿蹤效果又兼具超音速、高機動與內藏武裝的第5代戰機該是什麼模樣,立即就把西歐正在研發的「鴨式佈局」戰機給比了下去。

YF-22與YF-23是著名的世紀之爭,兩種戰機都是極其優異的第五代匿蹤戰機。(圖/美國空軍)

1991年4月23日,美國空軍確定洛克希德-通用動力的YF-22成爲ATF的獲勝者,洛克希德將以YF-22的研究心得,打造更傑出的戰機,也就是F-22。

雖然蘇聯在2年後瓦解了,但是負責製造Su-27的蘇愷設計局很快跟上了自由市場的開放進程,在國際上大力推銷Su-27戰機,很快取得中國大陸的大筆訂單,也讓Su-27的後續開發都有了經費着落,包括Su-30、Su-35、前翼試驗機S-37(日後稱爲Su-47)都快速提出,這些都將是F-22的挑戰者

F-22因其先進的匿蹤能力而備受讚譽,她的其雷達橫截面,直到今天被廣泛認爲是世界載人戰鬥機中最低的,比她的小晚輩F-35更爲傑出。

F-22 戰機的F119發動機,獨特的2維矩形噴嘴,仍是世界唯一,具備機動性紅外線遮蔽性。(圖/美國空軍)

F-22使用的的普惠F119發動機,也是世界上推力最強大的發動機,在F119問世之前,是由蘇聯MiG-31的D-30F6,和Su-27的AL-31分別排名第一和第二。F119的推力紀錄直到普惠F135問世才被打破,但兩者系出同源,並且F119仍穩坐世界第2。

猛禽戰機也是繼俄羅斯Su-30之後,世界第2種使用二維推力矢量技術的戰鬥機,以提高機動性,其實YF-22問世的比Su-30更早,但航空紀錄通常不列入原型機

F-22鼻椎裡的APG-77雷達,是美國空軍最早的AESA雷達,如今基於APG-77而改良的後續雷達,已是各型美國戰機的標配,。(圖/洛馬)

F-22的雷達也是世界上第2種使用「主動陣列雷達」(AESA)的戰機,僅次於日本的F-2「平成零戰」,AESA是戰機雷達的一大革新,也是唯一有機會偵查到匿蹤戰機的雷達。

不過儘管性能出色,但猛禽的設計仍存在一些關鍵缺點。首先,因爲F-22平均性能超過同時代戰機甚多,因此它被禁止出口,這導致它的產量完全端看美國空軍決定,又因爲冷戰已經結束,F-22的必要性顯著下降,雖然先前提到Su-27家族是威脅,但後來美國國會發現,這只是美國空軍的誇大其詞,Su-27的性能並沒全面壓制F-15,使得F-22的最終生產量定格在195架,其中8架是原型機,因此實際的量產機只有187架。

如此稀少的數量,使她的單位價變得極高,後續研改計劃被大量刪除,其中包括多項功能,例如後置雷達計劃,和紅外/光電搜索跟蹤系統 (EOTS) 也沒有着落,所幸EOTS的研發沒有中斷,應用在F-35戰機身上,這也是F-22性能明顯落後於F-35的部分。

五角大廈仍然相當看重F-22的威懾力,使得F-22如同戰略武器一般,經常派往世界各地機動部署,雖然有效的提振區域盟友士氣,但是這樣做的代價是F-22的維護成本進一步被拉高,妥善率則一直下降,目前F-22是美國空軍各機隊中妥善率,只比B-1B稍好一些。

這與她原本要取代的F-15形成鮮明對比,F-15從1976年開始服役,至今仍在生產和改進,甚至美國空軍會再購買全新的一批。這是猛禽計劃的主要缺陷,這意味着最終F-22永遠無法完全替代F-15,真是個有些諷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