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不擔心爭議波及父母 盧麗安:臺灣是民主開放的社會

▲中共十九大臺灣代表接受中外媒體採訪。(圖/記者宋良義攝)

記者周怡德 、宋良義 /北京報導

中共十九大召開期間,「臺灣省籍代表團頗受關注,中外媒體通過十九大新聞中心提出採訪申請,蘇輝江爾雄盧麗安等3臺籍代表,再度面向媒體採訪,對外口徑一致,介紹他們是「來自臺灣的中國人,也是臺灣的女兒」。

有別其他兩位代表是臺二代,盧麗安因爲出生於臺灣,之後獲選進入中共黨代表,成了這回十九大上最受矚目的「明星」代表,談及身份議題屢屢「軟中帶硬」。她曾說「作爲中共黨代表是不是就不愛臺灣了?這個問題很可笑。」強硬反擊外界質疑聲浪

然而面向臺灣鄉親,她也多次提到自己是「臺灣的女兒」,「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強調臺灣是一個民主開放的社會,不擔心她的發言與身份會影響在臺灣的父母。她描述每次回到高雄老家親友們跟她聊的話題都是薪水物價有沒有漲?可見「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兩岸皆然。

▲身份問題引起高度關注,盧麗安親上火線三度受訪迴應。(圖/記者宋良義攝)

盧麗安的新聞頻頻曝光,她說這段時間雖然通過微信短信電子郵件收到許多朋友爲她點贊,說出了他們想說而不敢說出的話,甚至開始爲她擔憂。盧麗安反問:「如果說我們臺灣是一個民主、開放、言論自由的社會,那爲什麼我說的話是大家不敢說出來的話呢?」

因此,談及在涉臺報告出爐後未來兩岸的情勢發展,盧麗安形容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什麼是米?她指出「一箇中國」的認同就是米,甚至形容過去5年兩岸關係像是在坐雲霄飛車 ,自2015年11月馬習會達到頂峰 ,經過臺灣政黨輪替後現在「卡在下面上不去了」。

▲十九大上最受關注臺籍代表 ,盧麗安發言屢屢「軟中帶硬」。(圖/記者宋良義攝)

作爲中共十九大代表、擔任復旦大學教授跟獲選上海臺聯會長, 盧麗安不只在上海學術商界相當活躍,過去14年也先後以羣衆與知識份子身份在上海涉政,盧麗安坦言自小生長在臺灣成了身上烙印,多年她用「考覈挑惕」的眼光審視中國共產黨,兩年前才入黨,是這回十九大上黨齡最「年輕」的代表。

▼20年前赴上海發展,盧麗安活躍於學術界與商界,也參與上海涉政。(圖/記者宋良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