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拜登總統的期中考登場(黃介正)

美國期中選舉對於亟欲振興美國的拜登及民主黨政府而言,如果失去國會主導權將使已經舉步維艱的施政雪上加霜。(圖/美聯社)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習近平在10月份的「20大」成功獲取總書記第3任期,得以繼續在黨國大政上貫徹個人意志。美國在11月8日舉行「期中選舉」,而其結果將使拜登總統面對第1任期走到一半時,是否面臨更多掣肘的執政困境。

目前美國已有若干地區開始提前投票,就選前1周主要調查機構的平均民調也顯示完全執政的民主黨,幾乎篤定會失去代表人民的衆議院多數黨地位,而在激烈競爭代表各州權益的參議院選舉,仍難以預測最終勝負。一般咸信,在選後面臨不再完全掌控國會多數的拜登總統,其施政力道、立法順暢度、以及預算優先順序,將會遭到更大的挑戰。

美國的期中選舉,向來多以內部的政治與經濟議題爲攻防焦點,綜合各項分析,今年選舉的四大議題爲:經濟財政、醫療健康、墮胎合法、以及治安惡化的問題。目前美國經濟正在衰退與蕭條的邊緣,內部的黨派、貧富、價值、族裔衝突越顯激化,對於亟欲振興美國的拜登及民主黨政府而言,失去國會主導權將使已經舉步維艱的施政雪上加霜。

當前美國內政問題與民衆對於世界責任的認知承擔國際角色的意願,直接牽動民主與共和兩黨在美國對外政策上的可能變動。

以最近先後正式公佈的拜登政府《國家安全戰略》與《國防戰略》,美國首要的戰略對手即爲中國大陸與俄羅斯,認定莫斯科的目標在保存強權地位,而北京則是與美國爭奪霸權地位;也因爲如此,美國最爲關注的對外關係就是烏克蘭與臺灣。

拜登總統已表達希望尋求烏克蘭戰局的解套途徑,然而被西方民主陣營與北約逼到牆角,烏克蘭戰事又久拖不決的俄羅斯總統普丁,尚未顯示妥協收兵的跡象。美國期中選舉已經出現精神上力挺烏克蘭,但是在自身經濟問題愈益嚴重時,也出現是否必要無止盡援助烏克蘭的檢討聲音。

在共和黨贏得衆議院多數席次後,衆院現任少數黨領袖麥卡錫,將取代同樣出身加州的裴洛西,成爲下屆的衆議院議長。

中國大陸在今年8月初裴洛西訪問臺灣之前,曾經透過各種管道施壓與警告,裴洛西訪臺時機是否合適,也成爲華府的首要話題,且白宮與國會之間顯然亦有不同考量。無論是個人信仰或是政治算計,麥卡錫在7月26日向媒體表示,如果共和黨贏得期中選舉,將會以議長身分訪臺。麥氏的公開表態,自然也在裴洛西訪臺的決定上,推了一把。

裴洛西訪臺後,中共解放軍立即實施史無前例的高強度圍臺軍演,一舉改變海峽兩岸在中線的軍事行動默契,並在軍演後持續以所謂「常態化戰備警巡」對臺軍事施壓,已使得臺灣在美國政策圈的關注度,超越烏克蘭。美國愈積極的想方設法援助臺灣,增強臺灣的自衛能力以期達到嚇阻效果,北京就會愈增加「反對外國勢力干涉」的力道,更強化對臺灣的軍事壓力。

美國第118屆國會在明年1月3日正式就職之前,麥卡錫將具備候任議長的光環,這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內,雖然會遇到感恩節與聖誕節的假期,會不會起心動念率團走訪臺灣,則是我們朝野不得不有的評估。

近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國大陸外長王毅進行通話,並強調雙方維持溝通管道暢通的重要性,並暗示美國期中選舉後,雙方領導人藉印尼峇里島G20峰會進行會晤的可能性。美國一方面要求臺灣儘速加強國防實力,另一方面透過預防性外交以求維繫臺海的和平與穩定,此種經典的兩手策略是否奏效,就看期中選舉後,拜登政府的底氣如何了。

(作者爲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教授,中華戰略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