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侯康配的最後催票策略(鈕則勳)

侯康在9日晚間推出最新競選廣告。(中時資料照)

投票日在即,藍綠白各陣營卯足全力,白天車掃、晚上大型造勢,就是希望催票到極致,拉高當選可能性。

以綠營來說,抗中與「中國介選牌」喊得漫天響,就是想鞏固基本盤,因爲民進黨認爲非綠分裂,只要基本盤穩固,當選機率就高。而藍白現正爲「聯合政府」吵得不可開交,藍希望藉聯合政府集中選票,柯營則直指聯合政府就是棄保、是吃豆腐,反而想操作「韓國瑜牌」挑撥韓侯關係,但韓除了否認外,更直指柯是「空氣槍、不會贏」,藍白兩軍持續僵持中,加上柯的組織陸戰動員能量拉高,年輕基本盤穩固,藍營要藉聯合政府讓選票大幅流動,集中投侯友宜,未必容易。

所以侯友宜要勝選,只能靠自己,特別是在非綠分裂的情況下,鞏固基本盤實不足以當選,必須拓票中間選民才能致勝,而在離投票只剩最後一天的情況下,侯康配可考慮聚焦在幾個戰術操作上。

首先,針對民進黨執政的缺失,藍營已花非常多的時間、篇幅去攻擊,只是「以藍打綠」會被認爲只是政黨的政治攻防,在拓票思維中仍有侷限性。因此在最後一夜的大型造勢晚會中,應該邀請民進黨創黨元老、前綠營或親綠人士,原本親綠但如今認爲民進黨已背離初衷的知名人物,由他們點出民進黨貪腐無能的問題,「正綠」人士的證言對中間選民或淺綠羣衆會更具說服力。

其次,用藍營新政府的組建來宣示國民黨重返執政已經「準備好了」,否則只有攻擊會讓選民覺得只是在「耍嘴皮」,頂多固票,要拓票只能靠「攻守兼具」的戰略,亦即藍營得拿出更好的施政藍圖來說服選民,一是人與團隊,二是政策規畫。就後者來說,侯友宜有很多政見除獲得民間好評外,更迫使民進黨政府跟進,確實產生力道,但在人與團隊的部分,新意不多,特別是坊間若以爲政黨輪替後,「藍營老派與政二代會班師回朝」,那中間選民怎會支持?

要破除此刻板印象,「侯康配」在選前之夜,可以公佈幾個亮眼的新政府人事作爲號召,例如閣揆人選、侯友宜念茲在茲要新設的特偵組負責人,或是「打擊詐騙」的未來主將,增加政黨輪替的吸引力,才能凸顯侯政見落實的可信度。這比車掃或是在大造勢中猛K民進黨,或用聯合政府酸柯文哲,拓票力道都要強得多。

最後,侯友宜也可在最後的造勢晚會中,準備一段跳脫攻擊框架的感性論述,以「感謝與承擔」作爲立基,感謝臺灣人民、感謝出生入死的袍澤夥伴、感謝太太承受壓力,也可感謝柯文哲「政黨輪替」的理念和自己相同,甚至可感謝歷屆總統的辛勞,以凸顯侯跳脫藍綠並準備承擔的格局與高度,爭取中間選民的心,贏得最後的選戰。

(作者爲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