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會改官派 閹割農民權益

水利會改官派農民反彈。(本報資料照片

水情嚴峻,年底前恐再宣佈臺中及桃竹苗一期稻作停灌休耕,屆時從南到北,全臺所有一期稻作恐全面陷入停灌休耕惡運,諷刺的是,這項攸關數萬農民生計農業水權,被挪供民生工業使用,卻未見今年10月1日正式改爲官派的全國17個農田水利會幫農民「發聲」,顯然隨着農田水利會官派,農民的權益也被閹割。

臺灣以農立國,過去爲確保農業用水,「水利法」明定農業用水的優先順序工業用水標的之前,儘管很多人認爲農業產值不如工業,但農業用水優先順序在工業用水之前,是因農業賦有生態、糧食安全等政策目的,更重要的是當年許多水庫,不是農民斥資興建,就是斥資維護。

烏山頭水庫等,早年日據時代興建完後,就多由嘉南農田水利會向農民收費管理,另桃園受限臺地限制,農民爲便於灌溉之用,很早就挖掘儲水的埤塘,形成特殊的「埤塘系統」。

這些水資源是農民一攢一攢儲存下來的,也因此缺水要挪用到這些農業用水,除了農政部門要給停灌的休耕補貼外,依水利法規定,非優先用水標的想取得用水權,必須向農田水利會買水權。在農田水利會還未收歸國有前,農田水利會就是幫農民扮演「發聲」這個角色

但今年10月1日全國17個農田水利會改爲官派後,這個角色沒了,農委會宣佈的休耕補貼水準,講白一點,僅是比政策上鼓勵休耕補貼多一點點,這樣的補貼水準,便宜行事,根本無法彌補農民非自願停灌而休耕所造成的生計危機;更諷刺的是還有綠委蘇揆允諾研究比照勞委會以工代賑方式協助農民,大讚蘇揆是「農民的天公伯」,殊不知,真正造成農民困境的始作蛹者正是行政院的強搶民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