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國小創校44年最大規模改造

竹市水源國小28日舉行新建活動中心動土典禮,即起啓動操場共融遊戲場整建及前庭圓環周邊景觀設施整建,讓孩子在更優質環境中成長。(新竹政府提供示意圖陳育賢新竹傳真)

新竹市市區難得的農村小校「水源國小」28日舉行新建活動中心動土典禮,是該校建校44年來最大規模的校園改造,市府表示,後續也將啓動操場、共融遊戲場整建及前庭圓環周邊景觀等設施整建,讓孩子在更優質的環境中成長。

代表市長林智堅主持動土儀式的副市長沈慧虹表示,水源國小是1所與社區沒有界限學校,目前學校國樂團都要在社區廟宇的活動中心練習,未來將會有屬於自己的場地。水源是竹市的源頭,新竹市沒有被遺忘的角落,市府希望爭取最完善的經費,鑄造永久的校園,打造的不只是1座活動中心,更是重生的校園,希望水源國小繼續邁向新的50年。

教育代理處長沈靜濤指出,水源國小重視生態課程發展國樂特色,並以在地傳統融入教學,與水源裡、千甲裡裡民共榮共生,與社區鄰里共好,創造優質教育環境。

水源國小位於新竹市水源保護地,在新竹市市區邊緣維持着小型農村景觀,水源國小校本課程就以生態起家,於1977年創校以來,無大型風雨活動空間集會、各項體育活動常受限,歷經2年多的努力,獲得中央及市府補助並覈定6095萬元,新建2層樓的多功能活動中心,含舞臺球場、半戶外展演空間、教室3間。

另爲了延續原本農村生態樣貌的環境特色,此次設計特別維持1樓平面的穿透與串聯性,將新建活動中心量體擡升,讓地面層留出遮蔭的多用途空間,並且連結了原有的校園籃球場與操場,串聯小學遊戲場以及幼兒園遊戲場,讓校園的開放空間彼此串聯,改善原有的封閉性

校長何信煒表示,期待了44年的校園終於可有新面貌,期盼有了這個活動中心,孩子們可以不用再受下雨天,苦無遮風避雨的上課窘境,也可以讓學校引以爲傲的國樂團以及各項藝術表演,有了1個更棒的展演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