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長寧又現「風動石」 3層石頭疊加像蘑菇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四川長寧古河新伍竹林中有一塊「風動石」,這塊由3層石頭疊加而成的風動石,高4米多,周長9米左右,中間一層比較薄,裂爲4塊,上面一塊較寬,整體看起來有點像蘑菇

透過村民李英昌介紹,《中新網記者前往觀看這塊奇特的石頭,而地理研究人員劉先生也一同前往。劉先生說,這塊「風動石」母巖中生界侏羅系長石石英砂岩,這裡石英砂岩與泥岩泥灰岩岩層互層

他指出,砂岩岩石上、下層的泥岩、泥灰岩抗風化、剝蝕能力弱,而砂岩抗風化、剝蝕能力強,在長時間的日曬、雨淋作用下,岩石上、下層的泥岩沿着岩石的層面風化、淋蝕掉了,岩石周圍的砂岩也沿着岩石的節理風化、淋蝕了,留下了這塊奇特的大石頭。(下圖/中新網)

而李英昌表示,當地羣衆稱這塊石頭叫「神仙塔」,塔後還有一塊被稱爲「犀牛望月」的大石對準塔。

「風動石」在古今中外皆是奇觀,文獻描述的風動石是指位於山頂山樑之上單獨或疊摞起來的巨石,或其底部被一塊甚至數塊小型支撐石加以撐墊豎立的巨石,依靠一種精巧的內在力量保持平衡,用很小的外力,甚至風吹便能使其搖晃,但用更大的外力卻難使之移動

劉先生說,其實並非所有的「風動石」都具備風吹就能動的特點,對於絕大多數「風動石」而言,「風動」兩個字只是一種形容,表示這類巨石具備不穩定性而已,因此「風動石」也就泛指具備不穩定性的巨石。

據報導,地處四川盆地南緣和雲貴高原北麓的長寧縣,兼有四川盆地地貌盆周山區地形,出露地層8個系30個組羣,有「西南地質博物館」之稱;複雜的地質構造和多樣的地貌,留下了衆多的地質奇觀,也形成了形態各異的「風動石」。此前在該縣長寧鎮、三元鄉和梅硐鎮已分別發現了泥岩、砂岩和石灰岩「風動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