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城南打造「城市森林秘境」!探索百年古道、認識臺灣特有種

文化總會打造「城市秘密森林」,民衆還可以爬到「攀爬網」上享受森林浴!(圖/宜東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提供)

記者林育綾/臺北報導

喜歡大自然的人,最近在臺北的城南空間(文化總會1樓)多了一個「城市秘密森林」!文總在夏季推出今年第2檔特展「森.體.感」,打造了一個樹冠層的翻轉空間,讓更多民衆認識臺灣得天獨厚的森林生態系。不但有森林小徑沿路有特有動植物介紹,靠近樹木能聽見動物聲音,還有森林的氣味;另外展場中央設置巨大的「攀爬網」,讓參觀民衆可以爬上去休息,獲得片刻的療愈!

▲參觀民衆可以走進森林小徑,認識臺灣特有動植物。(圖/記者林育綾攝)

這座城市裡的森林秘境「森.體.感」特展,由文化總會與兆豐銀行共同舉辦,邀請知名策展羅健毓,帶領宜東文化創意有限公司進行策展,就像是「城市中的微型森林」,空間跳脫靜態展場框架,提供不同的視野角度,邀民衆上俯、下仰、側視,放大個人視覺嗅覺、聽覺、觸覺感官神經,創造不一樣的展場體驗

展間將介紹臺灣從熱帶寒帶林相及特有的植物、動物種類,希望讓大衆透過展覽,感受「自然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並真正認識「臺灣特有種」。

▲▼除了認識臺灣特有種動物,當耳朵貼近樹木還能聽見牠們的聲音。(圖/記者林育綾攝)

文總副會長江春男提到,臺灣是個森林覆蓋面積高達60%的島嶼,有得天獨厚的地形,整個島國從熱帶、亞熱帶、溫帶跨到寒帶,可以看到不同海拔的植披,孕育着許多珍貴資源和物種。不過平時大家要看到這些不同生態系的動植物,必須上山下海,現在可以一次盡收眼底,瞭解他們的樣貌棲息地生活方式,甚至聽見牠們的聲音,是都市人感受自然、認識臺灣特有種的一個捷徑

▲▼ 文總期望透過「森.體.感」作爲一個起點,讓更多都市人實際走進森林中。(圖/宜東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提供)

副秘書長張鐵志也提到,文總1樓空間一直以來都希望能透過展覽,介入臺灣重要的社會議題。這次透過策展手法、應用多元素材呈現臺灣森林生態議題,讓觀衆思考「森林如何影響臺灣的生活」,也期待能運用感官推廣臺灣特有物種的知識,實境感受森林的內涵。希望這次文總在「森.體.感」打造的城市秘密森林可作爲一個起點,讓更多都市人因爲這個展覽,實際走進森林的場域之中。

▲展場中特別設置了「耳骨傳導」的技術,參觀民衆若將耳朵靠在樹幹上,就能聽見特有動物的聲音。(圖/記者林育綾攝)

策展人羅健毓也介紹,這次展場中特別設置了「耳骨傳導」的技術,參觀民衆若將耳朵靠在樹幹上,就能聽見蟲鳴鳥叫、聞到森林的味道。而展場的正中央設置了一大面「攀爬網」,並在網中央嵌入「一整棵落羽鬆」,希望能透過肢體上實際的攀爬體驗,啓發觀衆對森林教育的認識,也同時提供衆人未來認識森林的嶄新機會,特別適合親子一起參與。

▲在「攀爬網」中央嵌入了「一整棵落羽鬆」!(圖/記者林育綾攝)

「森.體.感」特展開放民衆在森林路徑進行探索,沿路介紹臺灣特有物種,如:臺灣黑熊、長鬃山羊莫氏樹蛙、黑翅螢、臺灣水韭、玉山薄雪草、臺灣一葉蘭⋯⋯等動植物,展場內也收錄了諸羅樹蛙、內洞森林夜蟲、臺灣藍鵲的聲音,讓民衆可以側耳傾聽。

▲結合VR技術,呈現「臺灣必走的歷史朝聖之路、百年古道秘境」。(圖/記者林育綾攝)

此外更結合了VR技術,呈現「臺灣必走的歷史朝聖之路、百年古道秘境」——淡蘭百年山徑,透過360度步道景象,讓觀衆如同漫步雲霧森林小徑中。「森.體.感」展期自即日起至9月1日(日),展覽時間爲每天10點到5點,逢週一休館,文總邀請民衆蒞臨看展,在微型森林裡呼吸。

森.體.感地點:中華文化總會(1樓城南空間)地址:臺北市重慶南路二段15號1樓時間:10:00-17:00(週一休館)展期:即日起至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