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5處市場即時影像上線 鼓勵市民出門採買避人潮

爲了提升防疫成效,各地政府無不絞盡腦汁,善用「科技防疫」!臺北市政府繼1日記者會中公佈臺北通實聯制、紓困線上申辦、疫情數據儀表板的科技防疫三支箭之後,再度於2日晚間公佈,將臺北市境內五處採買人流每日在3000人以上的傳統市場即時影像上線,到底市場人多不多,一看就知道!鼓勵民衆出門採買前,可以「先看即時影像」再出門,並以「少去多買、每週兩次」爲原則,降低出門頻率,減少染疫風險

臺灣當前疫情仍舊嚴峻,實施第三級防疫警戒後,仍不見疫情明顯趨緩。根據不少市政府公佈的數據都顯示,人員流動最多的位置仍屬傳統市場、大賣場等地。爲了有效降低人潮,臺北市市場處公佈,在臺北市五處場域設置「即時影像監控系統,讓民衆出門採購前可先上網確認人潮聚集狀況,確認人潮狀況再出門,減低人潮羣聚染疫風險。

市場處指出,當前設置「即時影像監控」系統的市場,是以「道路營業、200攤以上,每日採買人數3,000人以上之攤販聚集區」爲主,分別是濱江市場外攤木新市場外攤、永春市場外攤(俗稱虎林市場)、南京公寓市場、福德市場五處場域。

目前全臺不少縣市政府已宣佈市場分流採買機制,各地方法不一,而包含宜蘭縣基隆市桃園市新竹縣市、苗栗縣臺中市嘉義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等都已跟進。當前疫情最爲嚴重的新北市、臺北市,則未跟進分流採買的措施,新北市授權168個市場自治會訂立傳統市場管制作業,要求落實人流管控、實聯制,警察會強力取締違規攤商無法達到防疫標準就停業。而臺北市則是6月起要求公有零售市場實施「容留管制」和「提前收市」2項措施,場內以容留人數2/3爲上限。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