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觀光農場 在地人幸福經濟學

虎尾科技大學休閒遊憩系助理教授大慶。(記者林瑞益攝)

臺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秘書長游文宏認爲,休閒農業是臺灣在地幸福經濟學。(記者林瑞益攝)

兩岸致力推廣休閒農業,臺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秘書長游文宏26日在第三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表示,休閒農業是一門臺灣在地的幸福經濟學,要讓農民致富,提升六級化產業

游文宏就「一級農業如何接軌二級加工業,串連三級服務業」發表演講。六級化產業是農業一級產業(生產)、二級產業(加工)與三級產業(推廣銷售產品行銷產品包裝產品設計)相乘的結果

他指出,把農業結合觀光的休閒農業是於1989年在臺灣大學的一場政府、產業的研討會定調,目前稱休閒農業的國家地區包含臺灣、中國大陸菲律賓。休閒農業有許多面向可討論,就鳳梨酥來說,一年產值250億元新臺幣遠超過鳳梨的產值,可見加工對農業產值的助益

另一方面則是在地小農品牌化,希望農夫不只是農夫,而是農業達人。以花朵而言,若是花朵能入菜,就可以提升其價值蔬菜也可以結合美學,提升口感與價值。

就一些牧場來說,遊客到牧場遊玩,買了門票牧草,喂牛、拍照,離去時心情是快樂、感謝的,牧場則賺到收入,促成雙贏,遊客則得到回憶。

馬來西亞曾經有媒體發表社論稱,如今到臺灣旅遊,不到農村去走一走、吃一餐、住一晚,就不算去過臺灣,臺灣最在地的文化就在農村,而不僅是臺北101、阿里山故宮日月潭。游文宏表示,希望論壇的與會者若是到臺灣,請到臺灣農村一遊。

此外,虎尾科技大學休閒遊憩系助理教授樑大慶也提出社區再生推動的實例,以雲林縣虎尾頂溪社區而言,推出 《屋頂上的貓》繪本彩繪社區的牆壁,一炮而紅。在3年前的雲林農業博覽會推出時吸引17萬人次到此處遊玩,吸引許多民衆到場一遊,與畫作中的貓咪拍照。

樑大慶說,原本設想只是要促進當地居民感情,透過彩繪營造,增加故事性建設經費花費25萬元新臺幣,行銷手法是透過在當地上臉書打卡送貓餅乾,吸引許多民衆參加,是微型經濟的最佳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