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科大打造太陽風電系統監控實驗室 模擬業界環境、產學育才

▲參與課程的臺科大電機系大四學生陳睿彬(右)表示課程讓他更能熟悉電能領域產業現況。(圖/臺灣科技大學提供)

記者崔至雲臺北報導

迎接全球能源轉型關鍵時代!臺科大今(11日)舉行「太陽光電系統整合與監控實驗室」以及「風力發電系統監控故障診斷實驗室」揭牌儀式,打造綠能產業實際環境培育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系統人才

臺科大校長廖慶榮表示,綠色能源是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爲了培育產業需要的跨領域系統整合人才,臺科大向教育部提出「智慧化綠能風光產業人才躍升計劃」,獲近五千萬補助,非常感謝教育部技職司的支持,可以讓臺科大在校園建置類產業環境實驗室、培育種子教師,同時也與臺灣微軟、臺達電子、致茂電子、東元電機、資策會及工研院等單位合作,透過業師授課、產學合作等方式,培育學生實作能力,並串連夥伴學校龍華科技大學、聖約翰科技大學、明志科技大學、亞東技術學院及健行科技大學相關資源及學術能量,整合並共享教學設備資源。

▲臺科大校長廖慶榮出席臺科大「太陽光電系統整合與監控實驗室」以及「風力發電系統監控與故障診斷實驗室」揭牌儀式。(圖/臺灣科技大學提供)技職司長楊玉惠表示,綠能的人才需求非常大,技職院校在能源政策上透過教育部優化技職校院實作環境計劃培育各階層的人才,臺科大獲5000萬建置風力發電和太陽光電實驗室,是北部地區獲補助最多的金額,臺科大培養高階的系統整合監控人才、進行高端數據分析,透過業界的夥伴的參與,學生們能實務操作,快速因應產業需求,就業薪資也會提高。臺科大電機系教授郭政謙表示,臺科大自108年第一學期起開設六門實務課程,開放電機系與電子系大學部同學選修。課程結合業界師資與類產業的教學環境,帶入產業現況問題,縮短學生學用落差,與業界實務真正接軌。

▲臺科大電機系教授郭政謙(右)帶領學生了解風力發電系統。(圖/臺灣科技大學提供)

課程鎖定太陽能、風力發電,結合AI、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分別開設「資料科學技術與綠能科技應用」、「太陽光電系統整合設計實務」、「風電系統運轉檢測實務」、「基於人工智慧之再生能源維運技術」、「人工智慧實務」及「綠能應用實務」課程,配合多樣化的實習課,讓學生動手做發電效能預測、遠端監控與數據收集等實際操作。郭政謙說,課程可讓學生們接觸到實際的風力發電機設備、電網模擬與控制設備,透過實驗室打造的產業環境,讓學生們瞭解發電的運轉振動、電壓、電流,更訓練同學們學習寫程式,透過程式、韌體串聯不同的發電設備,強調系統整合的重要性。電能系統的軟體開發是很客製化的,根據不同使用環境、工作去開發不同軟體搭配硬體,讓資料數據化有意義,做最好的效能的處理。

▲臺科大打造太陽風電系統監控實驗室,模擬業界環境,產學攜手育才。(圖右3起)教育部技職司司長楊玉惠、臺科大校長廖慶榮、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臺達電子人資長陳啓禎。(圖/臺灣科技大學提供)參與課程的臺科大電機系大四學生陳睿彬表示,課堂上可以實際使用電力系統是很難得的機會,因爲設備昂貴,以前從沒機會接觸這些,上課第一次看到風電系統非常陌生,一開始連箱子內的設備都不清楚功能,但透過課程學到很多東西,因爲有實體系統的幫助,能透過實際操作更直覺地修正程式,因爲貼近實務現況,可省去模擬時間、容易發現問題並解決,也能夠處理真正的資訊,這些學習經驗讓他更能熟悉電能領域產業現況,對於未來要投入大數據分析電力能源這方面的研究與相關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可以更快速且順暢地與產業銜接。

►我們的美麗就用白紙黑字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