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科大設3D列印實作場域 舉辦巨型扭蛋機競賽

臺科大建置3D列印實作場域,提供學生充足的設備資源,並開設大學部相關課程。參與課程的臺科大學生邱允平(左)、劉育成(右)。(臺科大提供/李侑臺北傳真)

臺科大學生打造巨型扭蛋機。(臺科大提供/李侑珊臺北傳真)

臺科大結合材料系、機械系、自動控制研究所跨院系師資,在校園建置3D列印實作場域,並開設3D列印科技學程,爲提升學生3D列印實作能力,還特別舉辦扭蛋機實作競賽,學生們整合3D列印、機構設計技術,在校園打造別具特色的巨型扭蛋機。

培育智慧機械產業3D列印優秀人才,臺科大向教育部提出「發展智慧機械之3D列印實作場域建置」計劃,獲教育部新臺幣1600萬元補助,在校園內建置3D列印實作場域,架設3D列印機雷射切割機、手持式3D掃描機等共70臺設備儀器,並透過計劃推動,整合材料系、機械系、自控所相關3D列印課程,培養一流3D列印人才投入產業界

臺科大3D列印科技微學程,開放大學部與研究生修讀,課程內容包含3D列印原理與應用實務積層製作概論機電整合系統、高分子加工、自動化工程、電腦輔助設計、產業實習等跨領域的課程。

爲鼓勵學生動手做,這學期首度舉辦3D列印專題競賽,學生必須運用3D列印技術完成一座超大型的扭蛋機。參賽學生整合3D列印、雷射鵰刻、電腦繪圖、機構設計等能力,打造各式精巧的扭蛋機關,扭蛋機更融合臺科大校園景觀與特色,歷經三個月的製作終於完成大型3D列印作品

參與競賽的機械系大二學生李志軒表示,第一次挑戰製作大型實體作品,要把所有機構拼湊起來,還要可以正常運作,其實不容易,尤其讓扭蛋順利滾下來是最有挑戰性的,特別是爲了把校園景觀融入進作品當中,還設計了類似學校大樓電梯的機關,經過反覆測試扭蛋移動軌跡,終於在有限的空間內完成電梯設計,是很有趣的經驗

另一組參賽學生是來自馬來西亞,目前就讀機械系三年級的黃家錠表示,從畫圖到把想法實踐出來成爲實體,包含3D列印、雷射鵰刻機的操作都是初次嘗試,光一個小機構可能都需要將近20個小時才能做好,參賽累積了很多實作經驗,最開心的是,在學校就可以使用3D列印相關的各式機器,對學生來說非常方便。

參與3D列印課程的材料系大三學生邱允平說,材料系比較偏重材質的研究,透過學程除了可以更瞭解材料系本科的知識,還可以學習色彩學影像科技、控制等跨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有了3D列印實驗室後,許多原本必須到外面找廠商客製化的零件都能自己3D列印出來,不論是日後做研究或是專題製作,都能夠更加省時、有效率

臺科大校長廖慶榮表示,臺科大透過這次計劃結合三個系所的師資力量,在校園內打造出一個寬敞的實作場域,提供學生充足的設備資源,學生可以不用再到外面找工廠製作,在學校就能有精密的設備完成自己的3D列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