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臺青論政-國民黨必須「整常建未」

何溢誠臺灣青年聯合會理事長

何溢誠小檔案

2015年中常委開第一槍發起「換柱栱朱」,2016年總統選舉國民黨大輸300萬票,洪秀柱補選上黨主席,隨後中常委刻意集體缺席流會,唱空城計黨中央難堪,變本加厲狀告黨主席,更惱羞成怒提出譴責案,要求洪秀柱另外組黨,或朝影劇界發展土豪趕廟公。

這一年來,中常委的提案荒腔走板、光怪陸離,規定洪習會」洪秀柱一定要說什麼,絕不能說什麼,杯葛黃復興代表併入地方普選,臺灣地區黨代表參選資格入黨時間延長爲一年,大陸地區黨代表卻只要一天,毫不避諱球員裁判,爭取成爲大陸地區黨代表遴選委員,卻肖想剝奪黨主席應有的遴選權力眼裡沒有制度心裡沒有尺度

這批中常委,是馬英九2005年擔任黨主席以來爲改革中常會,將中常委由四年一任、中央委員選舉產生,改爲一年一任、由黨代表選舉產生,如此一年一選,等於無時無刻不在競選,造成黨籍縣市首長資深立委,望之卻步,只得知難而退,劣幣驅逐良幣,質變帶動量變,後來連馬英九都不堪其擾,因此2013年全代會,只好改成兩年一選。

2014、2016年國民黨接連大敗,黨主席都負責請辭下臺了兩位,中常委卻還是同一批人,這12年來國民黨中常委結構不僅資深化也職業化,穿梭兩岸,尋租買辦,政變逼宮,爲所欲爲,只爭取權利卻不承擔義務,這些賺到盆滿鉢滿的富商巨賈,卻對國民黨一毛不拔,區區一百萬的募款金額全都記在帳上、掛在牆上,儼然一副事不關己模樣

國民黨不團結就是因爲中常委不鞏固領導中心,攘外必先安內,國民黨若想浴火重生、脫胎換骨,重拾政權,中常委權力中樞非得除舊佈新、去蕪存菁不可,大幅整改中常委選舉辦法,徹底改善中常會體質,爲擴大參與,深化黨內民主,強化黨員政治效能感,地方主委、中央委員、中常委,皆由黨員直選產生,把黨內民主集中制,改成由下到上、徹頭徹尾的直接民主制

中央委員、中常委,全臺可劃分六區由黨員直選,六都黨部主委爲當然中常委。既接地氣具有黨意基礎,併兼顧專業、代表、功能性,適度增加覈定比例,俾以建立未來的執政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