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藍白必須整合 勿留下民主遺憾

中國時報社論

國民黨與民衆黨15日召開的政黨協商,將決定藍白合是成功或破局,若繼續沒結論,幾乎就能斷言總統大選將提前結束。這樣的結果,是愚昧賈禍,踐踏主流民意;更是以黨害國,陷中華民國於窮途末路。正在刻寫關鍵歷史的侯友宜、柯文哲,最終若無法合作,註定將共同寫下最愧對臺灣人的民主遺憾。

結盟若破局 大選提前結束

侯、柯、朱、馬15日將召開黨對黨協商,由於中選會訂於11月20至24日受理總統候選人登記,意味着今天過後,兩黨最多隻剩9天能決定是否共打2024。假若侯、柯仍有意願攜手參選,但只要沒有一方願意主動退讓,就意味最終仍得透過民調決勝負;但無論是德國式或全民調,都需要時間進行前置作業,如果今天談不攏,即便彼此再有誠意,恐將功虧一簣。

因此,在進入談判前,兩黨代表人都必須嚴肅思考三件事。首先,國民黨、民衆黨的談判,真是1000元對1元的「對賭」嗎?從政黨實力而論,國民黨確實是擁有14席縣市長、37席立委、367席地方議員的最大在野黨,反觀民衆黨,要稱之爲「一人政黨」也不爲過;但,沒有柯文哲的國民黨,打得贏賴清德嗎?

長期追蹤大選趨勢的《美麗島電子報》最新民調顯示,若2024是由「侯柯配」對上「賴蕭配」,支持度爲46.1%比36.8%;若是由「柯侯配」對上「賴蕭配」,支持度爲47.4%比35.3%。同樣的對戰組合,在《聯合報》民調也顯示,「侯柯配」是以42%的支持度領先「賴蕭配」的36%;「柯侯配」則以41%超越「賴蕭配」的35%。儘管兩家民調領先幅度不盡相同,但都指向同一個事實,就是無論侯、柯誰正誰副,只要配得起來,就有極高機會贏得大選。反之,只要各選各的,無論格局是三腳督或是有郭臺銘攪局的四腳督,賴清德都是顯著領先在野所有對手。

簡單說,藍白合或許做不到1加1大於或等於2,但只要不合確定是1減1等於0。臺灣選制是票多贏票少,無論國民黨籌碼有多少,少一票就是輸,不應也不能不屑扮演關鍵少數的民衆黨。

第二,國民黨與民衆黨到底是把整合當成政治的談判,還是象牙塔裡的學理優劣論證?不可諱言,國民黨與民衆黨雖然都有誠意結盟,只是,一方迄今堅持納入政黨支持度的德國模式,另一方主張納入手機的全民調。雙方立論當然都各有道理,只是彼此也都在「怕輸」的前提下各有堅持,讓協商陷入僵局。

莫辜負民意 沒有第二條路

然而,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再過9天總統登記就要截止,已經沒有空間讓雙方繼續辯論誰的主張孰優孰劣,甚或政黨支持度到底要佔幾趴。在如此緊迫的時間壓力下,全民調顯已成爲藍白整合的最後一線生機。換言之,今天這場協商,兩黨必須聚焦三個重點,分別是以全民調決定正副組合、侯柯兩人並列在一張選票,及允諾副總統搭檔擁有組閣權。除此之外,沒有第二條路,不容搖擺蹉跎。

第三件必須思考的是,在國民黨與民衆黨心中,「政治」究竟是服務衆人的事,還是實踐政黨或個人野心的終南捷徑?的確,臺灣的憲政體制,讓總統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別說侯友宜、柯文哲,在政壇上,任誰都很難抗拒這隻權力的魔戒。只是,兩黨主事者都該捫心自問,眼前臺灣的主流民意是什麼?如果逾6成民衆都期盼下架民進黨,且同樣有超過6成都希望藍白合,站在洪流般的民意麪前,這隻魔戒真值得侯友宜、柯文哲寧爲玉碎、不爲瓦全嗎?

2014年柯文哲當選臺北市長前曾說,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名利權勢對他而言不過是一坨大便;侯友宜近日也說,期待藍白整合個人能小一點,人民、國家大一點。此刻的臺灣正站在歷史十字街口,侯、柯15日上談判桌前,務必記得自己說過的話。

如果主流民意不希望讓傲慢貪腐的政黨延續執政,國民黨與民衆黨卻只因找不到整合方法,而讓思變的民心付諸流水,試想明年1月13日開票當晚,兩黨主事者是否會悔不當初,恨不得發明時光機回到現在,做出不一樣的決定?如果會,就請別做出讓臺灣人心痛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