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塑六輕防治污染設備改變 產出物2萬噸變36萬噸

臺塑六輕四期擴建計劃環說書變更今進行第2次專案小組審查。(洪安怡攝)

臺塑六輕四期擴建計劃環說書變更今(3)進行第2次專案小組審查,主要是排煙脫硫設備增加對環境較友善的鈣基法,但污泥從2萬噸增加爲36萬噸,且爲廢棄物產品引起爭論,最後環評委員建議釐清產出物認定方式與相關流向後,補件再審。

開發方指出,使用鈣基法,可減少污水排放,減少污泥產出,降低用水量空污部分應該也會有降低,但尚未仔細評估。擔任主席的環評委員劉希平認爲,雖然鈣基法對環境較佳,但如果產出物二水石膏被認定爲產品,這變更就是製程部分,但如果是廢棄物,就不需要增加這個方法了。

雲林縣環保局出席表示,如果是這個案子環評通過,會認定爲廢棄物。劉希平迴應,擔心通過後,又造成紛爭,六輕說是產品,雲林縣認爲是廢棄物,怎樣都審請不過,「投資30億元去申請36萬噸廢棄物」,於理不合,希望臺塑可先說明再利用的方式,再做最後的準駁。

環評委員結論,在排煙脫硫設備(FGD)增加鈣基法操作方法與設備,所產出的二水石膏產出物,說明其產出物認定產品或事業廢棄物之認定方式,在產出物不同認定之下,後續處理流程及相關去化流向。

此外,承諾運輸車輛不於上下班、上下課時運輸,並說明管制方式,最後是請經濟部工業局及經濟部能源局出席,釐清產出物二水石膏,於12月30日前補充意見再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