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被歐盟列稅務觀察國、尚無制裁疑慮 財部:仍有努力空間

歐洲聯盟(EU)公佈稅務合作國家名單所幸臺灣僅爲觀察名單。(圖/視覺中國CFP)記者林昱均/臺北報導歐洲聯盟(EU)今(6)日公佈稅務不合作國家黑名單,包括南韓等17國或地區上榜,被列入黑名單的國家可能會遭受歐盟停止資金補助或必須揭露更多跨國企業資訊等。雖然臺灣並未列在黑名單,但仍被列入「觀察」的灰名單,對此財政部官員表示,目前已與簽訂32國籤租稅協定,但受限於兩岸租稅協議未完成生效程序,加上國際政治處境,因此還有努力空間

繼美國總統推出肥咖條款,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也推出個人文件CFC揭露等條款。外界預計各國富豪與跨國企業未來得被迫做租稅資訊交換制度,等於雙重國籍或是財產遍佈全球的高資產者稅負將被「看光光」。

根據中央社報導,歐盟5日開會通過歐盟以外避稅天堂黑名單,上榜的包括南韓和澳門美屬薩摩亞(American Samoa)、巴林、巴貝多(Barbados)、格瑞那達、關島馬紹爾羣島蒙古國納米比亞(Namibia)、帛琉、巴拿馬、聖露西亞(Saint Lucia)、薩摩亞、千里達託巴哥(Trinidad and Tobago)、突尼西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不願具名的財政部官員認爲,在黑名單國家之中,以巴拿馬文件聞名的巴拿馬及7月已列OECD不合作名單的千里達及託巴馬等,可能會遭受歐盟祭出的防禦措施,例如被禁止獲得歐盟資金及必須揭露更多跨國企業的資訊等,所幸臺灣未被列入黑名單。

歐盟的黑名單標準主要是要求各國達到或承諾3項標準,包括公平稅制(不得提供有害租稅慣例)、稅務資訊透明(含CRS及自動資訊交換)、執行BEPS最低標準。官員指出,臺灣會被列入觀察名單,可能是部分透明化標準受限於國際政治因素而尚未到位。

不過,對於臺灣被列入灰名單,官員表示,現在包括荷蘭、歐盟國盧森堡、德國、義大利瑞典、英國、印度等,都已自發性將共計76件稅務資訊與52件的移轉訂價的資訊交換給臺灣,但受限於政治因素與兩岸租稅協定,因此即使財政部相當努力,卻還是未完全到達其3項標準。

對於國際租稅協定,資誠執業會計師洪連盛則表示,從過去經手案例中,很多臺灣人會在澳洲置產或是居於該地,因爲臺灣、澳洲都承認雙重國籍,過去也有人在國外以假外資名義進入臺灣投資股票的案例。但洪連盛認爲,未來不僅臺灣稅改方面有所優惠、可成爲大戶洄游的誘因,且加上未來全球反避稅條款、又稱個人CFC條款的實施,國際間資產的流動都會被攤在陽光下,臺灣與英屬維京羣島開曼羣島新加坡、澳洲等國又有簽訂租稅協定,若持續用假外資方式肯定會被各國稅徵機關盯上、反而會被雙重課稅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則表示,臺灣的反避稅條款設立目的,主要爲接軌OECD組織的全球版肥咖條款,因此未來法人若要在海外設立帳戶,不僅將不再有最低申報門檻,且所有帳戶均需取得自我聲明和盡職調查。另外在個人帳戶部分,金融機構都會作相關調查確認身分。▼資誠執業會計師洪連盛認爲,國際租稅資訊透明化之後,跨國資產者可能會被各國稅徵機關盯上。(圖/記者林昱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