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很落後!請兒少團體跟家長先了解「職業摔角」

作者:Shane Liu

臺灣娛樂摔角聯盟(以下簡稱NTW)8月20日舉辦年度最大賽事激鬥仲夏夜」,意外獲得比以前更多的媒體關注。不只一個新聞頻道報導,摔角賽事的場邊出現孩童獨自觀看的身影,NTW提供小學生自由席(票價新臺幣1百元)與未就學兒童免費的優惠,進而引發兒福團體強力譴責,直指職業摔角的「暴力」應列爲輔導級甚至限制級新聞臺報導卻也引起許多摔角迷的反彈。究竟問題出在哪裡?

職業摔角是一種「以娛樂爲導向競技運動」,源於19世紀的歐洲地區,現今在歐美日本墨西哥等地區相當盛行。世界最大的職業摔角公司爲「世界摔角娛樂」(World Wrestling Entertainment, 簡稱WWE),總資產超過4億美金,旗下招牌明星約翰‧希南(John Cena)在社交網站推特上的關注人數超過8百萬人。他在體育界、娛樂界社羣世界都有着不可撼動的地位。

職業摔角實質上是一種不折不扣的「商業行爲」,但某些臺灣民衆與團體把職業摔角誤解成「暴力行爲」。坦白說,以臺灣教育長期對於體育跟商業的輕視,透過格鬥競技以及劇情所包裝出來的商業活動,的確容易讓人看不出虛實,進而造成誤解。

美國,職業摔角節目收視率足以和其他職業運動競爭,相當受到歡迎。孩童身影穿梭於大大小小的摔角會場常態,WWE甚至製作專屬於小朋友的摔角節目,而常規的WWE電視節目則列爲建議家長陪同觀看的PG等級(Parental Guidance Recommended)。

歐美地區主辦單位普遍都將摔角賽事稱爲「摔角秀(Wrestling Show)」,並且歡迎孩童進場,觀衆不分年齡,多半都很快地建立起職業摔角是一場「秀」的意識。歐美的職業摔角團體與社區結合緊密,就連政府舉辦的園遊會上也不時出現職業摔角比賽,對許多家長而言,職業摔角是帶着孩童度過歡樂時光的好選擇。

▲世界上最大的摔角娛樂公司WWE推動反霸凌議題多年。

由於二戰戰敗讓日本民心潰散,日本摔角之父力道山在職業摔角擂臺上痛擊外國選手,讓日本在四角擂臺上掙回了一點榮譽,成爲當時日本國民的主要精神寄託。日本職業摔角風格接近真實打鬥,但本質上依舊是「有經過公司審覈後的競技表演」,只是競技與娛樂的比重依各團體的理念而有所不同,目前已衍生出數十個不同團體與風格。

大型美國職業摔角秀融合了大量劇情與聲光效果,打造出看連續劇般的休閒娛樂。而受打擊後更要挺身站起,強調正面迎戰態度的傳統日本職業摔角,擂臺宛如人生的縮影。但不論是講求娛樂導向的美式摔角,亦或是提倡不輕言放棄奮戰到底的日式摔角,實際上都有極正面的意義魅力

民風相對保守的臺灣,職業摔角發展的起步更晚。2000年左右臺灣出現了一批摔角同好者,以類似學生社團的形式開始爲臺灣本土的摔角運動萌芽,對於大多數的他們而言,看見屬於臺灣的職業摔角,是他們畢生的夢想之一。觀念、技術各方面的不純熟可想而知,然而這羣在臺灣摔角愛好者並沒有放棄,透過各種管道學習、精進。十多年來資源的匱乏,社會異色眼光,都未曾擊倒過這羣追夢的青年。2008年日本職業摔角選手西村修、竹村豪氏、日高鬱人等人訪臺,多位臺灣本土摔角選手把握時機拜師學藝。2012年起,陸續有臺灣摔角選手放棄在臺灣穩定的工作與家庭溫暖,隻身自費前往日本職業摔角聯盟入門,從最低層的練習生開始做起,處理各種雜務的同時,抽空學習更專業的職業摔角思想與技術,探索着如何在臺灣這片他們最愛的土地上推廣他們最愛的職業摔角,如何把職業摔角的魅力與精隨以正確、正面的方式讓臺灣民衆認識。這樣無悔的追夢行爲,至今仍然持續着。新聞中的臺灣職業摔角選手們,在短短几分鐘的畫面曝光後,隨即受新聞媒體社福團體質疑與批判。在民間單位高層與各方家長高談闊論的背後,隱藏着臺灣職業摔角選手們過去十多年來不爲人知的努力以及他們所想表達的意義。在現今社會中,願意爲了實踐夢想而犧牲的人已經不多,新聞中的家長們非但沒有嘗試去了解,反而直接抹煞別人的努力,這樣的教育方式也值得令人省思

●作者:Shane Liu,臺灣旅美職業摔角工作者,長期關注臺灣職業摔角發展。多年來活動於美國西岸職業摔角界,並與當地獨立摔角界有密切接觸,對於職業摔角有獨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