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在大陸》初遊長安徵華山 半個盛唐半江山

旺報》兩岸徵文,以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爲主題,歡迎投稿。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常言道: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路不走不至、事不做不成,對於西安這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定都朝代最多的城市而言,肯定是我這號稱大陸冒險前導車的男人,首要征服的地方。爲了幫助臺灣的好友們,更加了解歷史的種種,不要讓這些堪稱世界一絕的文化瑰寶,徒留在應付考試的記憶裡,這種不辭千里的「跋山涉水」,我決定當仁不讓,天下如此偉大之事,捨我其誰,親自給他走過一回,寫下的文章,纔會更叫人動容。

長安是現行西安市的古稱,也是陝西的省會,相當於臺灣的臺北之意,如此可見他對陝西的重要性,他是歷史上第一個以「京」字命名的地方,是西周、秦、西漢、新、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隨和唐朝的首都,加上一些地方割據和短暫存在的政權,更有17朝定都長安的說法,幾乎可以誇張地說,中國歷史的大半江山就保存在這個地靈人傑的地方。因爲如此文化底蘊的積累,讓西安成爲中國史上影響力最大的都城之一,是中國連接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也被聯合國世界教科文組織最早認定爲世界歷史名城的四大文明古都之一,與雅典、羅馬和開羅齊名,貴爲中國四大古都之首的長安,自然也成爲許多國家考古隊的研究對像和古墓小說家筆下的理想取材地點。

這次的行程扣掉坐車時間,只剩下短短三天半可用,所以我將這次的旅行命名爲快、狠、準行動,希望在有限的時間裡,玩到陝西最多的地方,我選擇了最想去攀登的華山、西安城牆、大小雁塔、西安博物院、鐘鼓樓碑林博物館、大唐不夜城以及回民街參觀。但其實西安能夠遊覽的景點,遠比以上羅列的多更多,如:西安事變紀念館、西安世博園、秦始皇陵、乾陵、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黃帝陵、黃河壺口瀑布、華清池、延安革命紀念館和陝西曆史博物館等,如果有更充裕的時間,那麼選擇在這裡短租套房,慢慢遊歷古都,肯定是不錯的選擇。

華山,貴爲中華十大名山,是中國五嶽裡面的西嶽,因周平王遷都洛陽,而華山就處東周京城之西,故因此得名,山高2154.9米,分東、西、南、北、中五峰,整座山險峻陡峭,某些地段還呈75-80度仰角,故也有奇險天下第一山、泰山如坐,華山如立等說法。據清代著名學者章太炎先生考證,華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中華、華夏一說,皆是因華山而得名,而建於漢武帝在位時的西嶽廟,有着「陝西故宮」和「五嶽第一廟」之稱譽,是五嶽中建制最早和麪積最大的廟宇。中國歷史上,曾有56位皇帝曾到此山巡遊或舉行祭祀活動,也不乏像李白、杜甫這樣的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近千餘篇的詩歌。

起初有眼不識「華」山的我,根本沒有把華山太當回事,爬過的阿里山都比它高,於是我把難度拉昇個檔次,來個夜爬華山,選擇由北峰上,途徑東峰看日出,再由北峰下的路程。在山腳下我意氣風發地走着,眼前一片黑暗,山間的照明燈是我唯一的指標,手機也漸漸失去信號,路途中還認識兩個跟我一樣勇敢的帥小夥,於是我們這組高顏值登山隊就此成型,大家一路上有說有笑,時不時還會聽見兩側山谷傳來葉片窸窣的聲音,真的叫人熱血沸騰。

起初身體適應得還是很不錯,但隨着越往高處深山走,天氣越來越冷,陡峭的山壁需要緊抓着一旁的鐵環繩索,下方的懸崖深不見底,再良好的身體素質,都會瞬間失去大半體力,因爲你常常需要讓身體擺出各種不合人體工學的角度,以適應岩脈的走向,才能找到往上攀登的施力點,狹窄的空間甚至不允許你回頭看後面的隊友,而當你一用勁,汗水就開始流淌,當下可能不感覺冷,但一旦汗水開始從衣內蒸發,整個背脊冷冽到頭皮發麻,這真的不是開玩笑。

當我們走到稍微緩和的平坡時,我真忍不住把所有帶來的餅乾和水果都吃光,一來揹着這些糧食真不好攀,二來也真是高強度的體力消耗,逼得你不得不進食。冷風嗖嗖的冬夜,就連穿着雪衣衝鋒衣的我,都感覺自己十分渺小。因爲是夜登的緣故,許多大自然鬼斧神工下的壯麗奇觀,如:華嶽仙掌、華山三峰、蒼龍嶺等,就沒有見着,是比較可惜的一件事,但是北峰上由金庸先生題字的華山論劍石倒是有被我找到。

北峰是登臨其他四峰的要衝,高雖不及其他幾峰,但山勢險峻非常,三面絕壁,只有一條山嶺通向南面,形勢十分險要,是易守難攻之地。據傳1949年國民黨殘部曾想依靠北峰之險負隅頑抗,但最後因共產黨受當地耆老的指點迷津,用竹竿和繩子等工具從絕境處登上北峰,進而全殲國民黨守軍,智取華山的典故也就從此而來,而且沿路還能看到幾塊自民國時期被鐫刻的峭壁,十分有趣。

經過一番勞碌的登山活,峭壁累得叫人爬似狗,眼睛幾乎睜不開的狀況下,我終於連滾帶爬地來到東峰的制高點,時間還趕在了日出前,真叫我喜出望外,於是和兩位帥小夥開心地煮着自熱火鍋,準備迎接溫暖的太陽。不得不說,自熱火鍋真是登山者一大福音,火鍋可以吃,而發熱包煮出來的水還能將飲用水給加熱一遍,發熱包還可以當做暖暖包貼在背後使用,讓我在寒冷的冬夜能感受一絲溫暖。

但好死不死那天山間起大霧,而且還下起雪來,太陽被雲霧籠罩,悲催的我根本沒有看到半點陽光,而且還在山頂上傻傻地受冷那麼久,比起半山腰還有樹木可以擋風擋雪,山頂的天氣只能說更加惡劣,雪越下越大,整個山路更加窒礙難行,時不時屁股被按在岩石上狠狠摩擦都叫正常,但我們得加快速度往山下走,因爲一旦開始融雪,地板會更加溼滑,而且氣溫會降得更低。最後我們終於在纜車的輔助下,趕到華山山腳,這次的華山行,真的讓我體悟到什麼叫華山之險,從此不敢輕忽它,之後的幾天,我的腿也是時不時就處在抽筋的狀態下行走的。

西安城牆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是全國第二長的城牆,與平遙城牆、荊州城牆、興城城牆等並列爲中國現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牆。到這裡可以選擇租借一臺腳踏車在牆垣上繞城騎行一圈,但因爲下雪,所以我選擇信步遊覽,順便在城牆上堆起幾個小雪人以示到此一遊。

唐僧在大雁塔內翻譯佛經、弘揚佛法11年,他的頂骨還在此處保留,是大雁塔內的一大鎮塔之寶,塔底南門兩邊有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和大唐三藏聖教序記碑,是唐高宗年間由玄奘親手豎立於此。而小雁塔和西安博物院則可以一同遊訪,小雁塔是爲了安置印度取經歸來的義淨翻譯佛經而建,前後因經歷數次地震,本爲十五層,現僅存十三層,其最爲有名的是響徹雲霄的晨鐘,被譽爲關中八景之一。

碑林博物館是各個朝代的碑文和墓誌存放的地方,其中有包括顏真卿的顏勤禮碑、柳公權的大達法師玄秘塔碑、懷素的千字文等,這裡收藏的碑刻和墓誌真的是琳琅滿目,據說還可以在這裡買到用原碑刻拓印出來的「碑帖」,感覺買來致贈親友,也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鐘樓和鼓樓對望,是中國現存鐘鼓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兩座,鐘樓建於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初建於今廣濟街口,而明神宗萬曆十年(1582年)整體遷移至今址,而鼓樓則始建於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歷史比鐘樓較早幾年。

鼓樓後邊就是擁有衆多美食的回民街,因爲是西安回族的聚集,又是古絲綢之路的貿易起始點,所以那裡也匯聚各式各樣的美食,比較特別的有甑糕、biang biang面、烤羊蹄、灌湯包、石榴汁、紅柳大串和鏡糕等。最推大家吃的就是biang biang面和羊肉泡饃了,不是故意打英文字母,是因爲這個字本身就是一種狀聲詞,筆畫非常複雜,是中國最難寫的漢字之一,而且據說已經不被收錄在漢語字典裡了,只能用拼音的方式表示。正宗biang biang面是大家說的:麪條像褲帶(皮帶之意),可見它的寬度之大,biang這詞就是用來形容制面人在拉麪條的時候,用勁之大,可以讓麪條發出巨大的聲響,因此得名。其可薄如蟬翼、也可厚如硬幣,吃起來非常Q彈,來到西安不吃一會biang biang面可真是別說自己到過這裡。羊肉泡饃則是在羊肉(雜)湯裡面加入稍微發酵後的餅皮,沾着湯吃口感異常彈牙,有點像疙瘩,但是又不會像疙瘩吃起來偏幹,而整道菜的精髓,還是在它的湯頭和羊肉的部分,可以說是一點羊羶味也沒有,反而帶點大骨熬成的清香,肉汁爆滿且軟硬適中,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羊肉料理了。

此次的陝西行雖然匆促但也非常充實,而且還認識了兩個很不錯的河南朋友,甚至到現在我們都還有在聯絡,常常互發一些有趣的新聞或好看的文章,還會聊一些工作的問題和各自的近況。旅行就是一種放鬆和結交朋友的最佳時候,之後若有機會,我一定要再來一趟陝西,把更多古都的歷史給仔細品嚐,唯有鑑往知來,才能讓我們知道要走向何方,以史爲鏡,纔可以知興替,寫下這篇文章,希望可以幫助更多朋友認識這裡,一起感受這裡的美好。(小王子奧特曼/北大臺生)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延續《旺報》兩岸徵文活動,徵文主題: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