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未來頻寬需求大 中華電信規畫3年新投資3條國際海纜

中華電信國際分公司副總經理陳錦洲表示,中華電信負責臺灣聯外通訊,不管是企業全球市場,還是Google、臉書跨國企業進入臺灣市場,都得靠國際海纜衛星等通訊服務,絕大比重都得靠中華電信數十年來積極投資國際綿密的海纜、衛星。

中華電信除了已直接參與投資12條國際海纜、未來三年內將再投資三條新海纜。

Google和臉書在2017年提出太平洋光纖電纜網路(Pacific Light Cable Network,PLCN)計劃原本規畫連結美國香港,因中美關係緊張,確定已取消連結香港,改爲連結美國與臺灣、菲律賓,據瞭解,中華電信未來將在臺灣投資國際海纜部份,扮演重要角色

東南亞日本二號海纜(SJC2)原本規畫2021年完工,但受到疫情影響工程被迫遞延,中華電信2021年還會繼續注資投資,第三條則規畫投資連結至美國的國際海纜。陳錦洲說,每一條國際海纜的總投資金額都上百億元,都是由像日本NTT DoCoMo、新加坡電信等各國主要電信公司、OTT業者,依分得的頻寬比例分攤海纜投資比重。陳錦洲表示,全球有57個網路節點,海纜部份登陸臺灣12條國際未登陸臺灣15條,合計連到全球共27條海纜,歐美東南亞非洲網網相連。

目前國際海纜登陸臺灣的四個海纜登陸站,分別在頭城、枋山淡水及八里,頭城、枋山爲中華電信獨資興建,淡水由中華電信與新世紀資通(遠傳)合建,八里則由新世紀資通(NCIC)/ 全球光網(Pacnet)合建。

爲何臺灣需要這麼多條海纜?陳錦洲說,2003年Google等表羣媒體及OTT業者尚未進臺灣時,當時網路頻寬需求才1TB(1TB相當於1,000GB),2019年臺灣需求的國際頻寬數已提高至25TB,2021年年底估達到51TB,成長率已比香港高,因中美競爭,陳錦洲強調,臺灣未來需求的頻寬、成長速度一定愈來愈大,就需要更多條的國際海纜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