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溪尾國小 造竹筏學划船

中市溪尾國小校定課程社區烏溪結合,其中自制竹筏體驗擺渡過溪,成了招生利器。(溪尾國小提供)

少子衝擊偏鄉地區而言極爲嚴峻,爲爭取學生就讀,學校紛紛發展特色、深耕社區,或朝實驗教育轉型,獲得不錯成效,甚至部分學校還吸引學區外的孩子來就讀,力抗少子化的影響

位處臺中烏日、彰化、南投交界處的溪尾國小,因地處偏僻,全校學生僅27人。戶政事務所今年初通知,學區內年度新生人數掛零,讓學校很擔心,沒想到有5名新生報到,其中3個還是其他學區學生。

溪尾國小校長翠蓮指出,校定課程結合社區旁的烏溪,探討烏溪歷史脈絡水文、自造竹筏、練習擺渡、拍攝影片等,發展特色課程,因此吸引有相同理念家長,寧願多花時間跨區接送孩子來溪尾國小。

108學年度開學時,臺北市實驗學校將達公立實驗國小5所、公立實驗國中2所,招生情況均「開紅盤」,博嘉實小、泉源實小、和平實小、溪山實小、芳和實中、民族實中全都額滿,唯一未額滿的湖田實小,小一新生17人,也創歷年新高。

北市小校轉型成實驗學校招生狀況都不錯,分析指出,不少家長認爲傳統學校教育不夠靈活,願將孩子送到實驗學校。以北市最早轉型爲公辦公營實驗學校的博嘉國小爲例,101學年度時全校曾只剩8班,原預估106學年度剩6班,結果往實驗教育轉型後,106學年度卻增爲12班,截至目前年年額滿。

今年新轉型的溪山實小,105學年度新生僅9人,今年則變額滿學校;同樣位處偏遠陽明山區的湖田實小,雖未額滿,但新生17人也已創造歷史紀錄

雲林縣林內鄉成功國小逆勢成長,學區內僅有1名新生,但校長、老師積極招生,竟有6名外學區新生來報到,總計共7名新生。校長楊麗娜表示,該校近年來發展紫斑生態特色課程,營造孩子快樂學習環境,以小而美獲得家長青睞。

連5年無新生的臺西國小五榔分校在僅有1名學生畢業後,原以爲就此「熄燈」,沒想到新學年度竟有2人報到,校長陳亮喨說,家長盼孩子開心學習,報到後得知孩子有伴也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