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的煩惱

日本明仁天皇在聖誕節前夕慶祝77歲喜壽,他在生日感言中從自身的老化談起,也憂心太子妃雅子的適應障礙症,以及孫女愛子上學恐懼症。貴爲天皇,煩惱竟是如此「平民」,天皇制反對者想必在訕笑,但應該有更多人感同身受。「老年照護、中年危機青少年霸凌」,不也正是近來臺灣炒得沸沸揚揚的三大時代課題

今年日本選出的年度漢字是「暑」,不僅反映民衆對酷暑逼人的震撼,也勾起今夏驚爆人瑞木乃伊事件的「火氣」。8月間,多位百歲人瑞陸續被發現早已作古,有人屍骨風乾,有人被冒領年金,有人連除籍都找不到至親,因而驚動日本全國。同樣地,近日臺灣社會也震懾於「8旬老翁忍痛手弒病妻」的人倫悲劇

輿論固不必矯情地去批評爲人子女父母在何以遠遊」,以致老病夫妻尋死求解脫,但現代人靠着醫療進步而延命,對「老有所終,死有所送」的需求更爲迫切,每個終將老去的我們要將心比心,政府因應高齡社會,也必須更有作爲。

其實,孤獨寂寞並不是老年人專利,昔日表現亮眼外交官雅子,一旦進入講究繁文縟節的皇室,還來不及展現外交長才,就出現適應障礙,加上長年生不出皇孫壓力,即便皇太子德仁不離不棄,其內心的徬徨無助,不難想像

皇室對雅子來說,就像磨人的「職場」。對於當代工作者來說,職場可能是一展抱負的所在,卻更可能是疲於奔命、過勞憂鬱、孤寂失落的根源。現代人的中年危機有增無減,不免讓人感慨:「科技文明的進步究竟是福是禍?」

至於愛子的上學恐懼症,一定有人會問:「以天皇家之尊貴,怎麼有人敢欺負愛子?」大人世界或許可以用地位尊卑界定小孩子的世界則不然,羣體排擠的精神虐待,有時候比動手動腳的霸凌更可怕,但排擠或霸凌發動者的初衷未必是想行虐待之實,更可能是爲了吸引對方或他人注意,只是同爲小孩子的對方無法理解,身爲教養者的大人則無暇理解。

如今,臺灣當局已決定從寬定義霸凌,霸凌也像年初的「殺很大」一樣,成爲年末的流行動詞。然而,當我們以霸凌解釋所有「欺負別人」的現象時,卻不能輕忽霸凌行爲背後的複雜成因,更不該只責問第一線的老師是否勇於反霸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