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心肌梗塞風險高5倍! 起牀「小撇步」讓血壓不再飆

天冷心肌梗塞風險高5倍!起牀「小撇步」讓血壓不再飆。(圖/示意圖記者黃克翔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入冬首波大陸冷氣團來襲,入夜至週二清晨受到冷氣團加上輻射效應影響,北部將下探11度。醫師提醒,冬天是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民衆半夜起牀上廁所時要特別注意保暖,早上起牀時也可以透過一個「小撇步」,讓全身暖起來,血壓也不再突然飆高。

臺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臺大醫院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氣候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在降溫48至72小時最明顯,天冷周邊血管收縮,造成血流通過空間變小,猶如河道減縮,血壓也隨之上漲。若冬天未做好血壓控制,罹患心肌梗塞與心臟衰竭的機率,也比平時多2至5倍。

此外,天氣一冷人體能量燃燒較多,民衆飲食口味也偏重鹹,但如麻辣鍋、薑母鴨食物下肚後,鹽分會使血壓升高,油脂會使血液變稠,此時適當補充水分,能夠稍微沖淡血液的稠度,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

▲起牀喝一杯溫開水能降低高血壓發生機率。(圖/示意圖/取自pakutaso)

至於長輩流傳,早上起牀喝一杯溫開水,能降低高血壓發生機率,王宗道表示,「這說得過去!」因爲溫開水下肚後,血管也會跟着暖起來,血壓就不會驟然升高。不過,睡前1小時還是儘量少喝,半夜頻尿事小,若急忙沖廁所未做好保暖,血壓驟升恐造成憾事

最後,王宗道提醒,平均來講,有7成的高血壓患者在冬天會有控制不佳的情形,「冬天的藥比夏天多1~2種很常見」,但站在醫師立場,冬天與夏天的血壓控制目標並無不同,診間居家的血壓需分別落在90-140mmHg、85-135mmHg才正常,若爲已發生過腦血管疾病,或者糖尿病患,則須控制在80-130mmHg,才能避免憾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