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美艦遭遇陸航母常態化?美中驅逐艦臺海對峙機率較高

中共若要常態性以遼寧航母編隊對臺施壓,既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如此大費周章。圖爲遼寧艦航母編隊。(圖/新華社

中共遼寧號航母編隊近日經由宮古海峽南下到臺灣周邊海域進行演訓,引起周邊國家國際上的關注,美國馬斯廷導彈驅逐艦甚至還在海上與遼寧艦發生首次近距離相遇並攝影。中共未來在臺海周邊的軍事活動將愈見頻繁可以想見但若因此認爲美國軍艦在西太平洋遭遇大陸航母成爲常態,恐怕是過度樂觀。如果中共海軍要加入對臺施壓行動,最可能採用的是數量衆多的導彈驅逐艦在臺海中線航行,以應對美軍導彈驅逐艦在臺海的行動。

中共自去年9月以來,持續增加在臺灣西南海防空識別區的偵察與戰術巡航,全年次數已超過380次,今年4月以來擾臺頻率與架次更是快速升高。外媒認爲,共軍在臺海軍事活動常態化,將相對地引來美國及其亞太盟友在太平洋的軍事活動增加。實際上美國盟友派遺的軍艦大多都在南海活動,穿越臺灣海峽的次數極少,近3年來航行臺灣海峽的只有加拿大2航次澳大利亞與法國各1航次,其餘都是美國軍艦,去年美艦共有12次航經臺海,平均每月1次,未來在美中關係未有效改善前,這樣的頻率不會減少、只會增加,尤其是中共加大對臺灣空防施壓,美軍偵察機出現在臺灣附近的機率也會隨之提高。

美海軍馬斯廷號驅逐艦在菲律賓海域遇上進行長航遠訓的中共遼寧號航空母艦,並在距離內拍攝了遼寧號的照片,照片發佈後引起各界的熱議。(圖/美國海軍)

而近期有更多媒體討論中共對臺軍事施壓,主要來自於更大、更高調的目標──穿越日本宮古島南下臺灣周邊進行演訓的遼寧號航母戰鬥羣,這次航母編隊中有4艘導彈護衛艦與驅逐艦,及1艘航母補給艦。美軍往該區域派遣馬斯廷號導彈驅逐艦,並在菲律賓海域與遼寧艦相遇,首次在公海上拍攝遼寧號執行軍事任務的近距離照片。在美軍發表了馬斯廷號艦長與副艦長與遼寧號同框的照片後,陸媒分析認爲,未來美艦在臺灣周邊遇上中國航母將成爲常態。雖然這種看法是爲了表明臺海周邊將不會只是美軍航行的區域,未來美艦航行臺灣周邊,將會經常遇到在此宣示主權的中共海軍航母編隊。

如果以美軍導彈驅逐艦在臺灣周邊出現的次數,以及遼寧艦航母編隊長航遠訓的頻率來計算,上述的推估未免過於樂觀。美艦經常航經臺海確實已成常態,第七艦隊裡的導彈驅逐艦與巡洋艦共有十多艘,每航次一艘,以去年爲例,平均一年不到一趟,算是可以輕鬆完成的任務。

圖爲4月7日通過臺灣海峽的美軍導彈驅逐艦馬侃號。去年美國海軍執行此項航行任務共有12次。(圖/美國海軍)

但相對的如果要經常遇上遼寧號航母,遼寧號至少得一年出現2至3回,從它首次執行臺海周邊戰巡任務起,總共5次在太平洋進行長航遠訓,其中有3次穿越臺灣海峽,時間分別是2013年11月、2016年12月、2018年1月、2019年6月與2021年4月,其中首次與第2次之間隔3年,此後間隔爲13個月、17個月與21個月。前2次間隔較久或因艦成員較爲生疏,最後2次間隔稍長可能與新冠疫情有關,除去這些大約能估計進行長航遠訓約間隔1年至1年半左右。不論當中的時間是用於維修、保養或是操作訓練,以這樣的長航遠訓頻率來看,要壓縮到一年內進行2次到3次,可能性極低。即便連山東艦都加入計算,要在幾年內達到每年3次繞行臺灣或穿越臺灣的軍事威嚇任務,都是很難想像的任務。

如果要相比美國每年有3至4次航母戰鬥羣到南海進執行任務的頻率,首先得考慮到美國航母數量爲11艘,太平洋艦隊則有5個航母戰鬥羣,雖然美中航母數量與任務範圍不同,但即便如此,美國也不見得能維持每年3到4次南海巡航。

中共若要將海軍艦艇加入常態性對臺施壓行動,最可能運用的是數量衆多的導彈驅逐艦。圖爲052D導彈驅逐艦昆明艦。(圖/網路

因此,如果要以海軍艦艇進行常態性的對臺施壓任務,比較可能採用的是類似美國的做法,派遣總數較多的導彈驅逐艦(現有8型共31艘)或護衛艦(現有9型共107艘 )在臺海或東部海域航行。以現行中共空軍對臺滋擾的頻率數量增加的幅度推斷,中共海軍艦艇加入常態性的臺海巡航任務恐怕不久就會實現,屆時美國海軍導彈驅逐艦就可能與中共海軍導彈驅逐艦在海峽中線附近並排而行或對向遭遇,一旦實現,必然會爲美中的軍事對峙與臺海的緊張情勢引來更多國際關注與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