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高等教育評價改革 破解“五唯”難題

教育“五唯”治理怎樣破題?5月24日晚,中國教育報刊社“兩會E政錄視頻連線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教育廳廳長道凱,就此話題進行討論。

葛道凱關注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十分重視教育質量提升和改革創新。比如報告提出,要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穩定支持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深化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實驗,實行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掛帥”,誰能幹就讓誰幹,等等。“‘揭榜掛帥’,誰能幹就讓誰幹”的實質就是評價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葛道凱指出,“五唯”是不科學的教育評價,雖然改起來難度很大,但因爲它是指揮棒,所以必須要改,而且要從根本上改。

“哪裡是痛點、難點,哪裡就是教育改革的重點。”葛道凱介紹,近年來圍繞高等教育治理,江蘇進行了一些有意義的探索,具體而言可以歸納爲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探索普通高校綜合考覈,把許多單項考覈集中起來,一次進行、一次進校,既促進了學校工作,也大大減輕了學校的負擔。

二是創新高水平大學建設的績效評價。強調“四個堅持”:堅持綜合評價,堅持定性定量主觀客觀相結合,堅持橫向水平與縱向進步相結合,堅持綜合改革與發展任務相結合。具體實施中,強化“代表作”,突出標誌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在考察高校建設基礎和綜合實力的同時,重點看學校做了什麼、做成什麼、進步多少、貢獻多大,等等。

三是深化高校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江蘇是教育部區域高校科技評價改革試點單位。2018年江蘇出臺了“科技改革30條”,有幾點重要突破:第一是改革科研經費管理,減輕科研人員負擔;第二是優化科研項目管理,擴大創新人才團隊科研自主權;第三是強化科技成果轉化考覈,明確將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或承擔企事業單位委託項目的工作情況,納入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年度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四是改革人才的分類評價。一抓評價標準,就是解決“評價什麼”的問題。江蘇教育分類評價改革的核心標準突出品德、能力和業績導向,以達到克服“五唯”的目的。二抓評價方式,就是解決“怎麼評價”的問題。我們堅持質性評價與量性評價結合,鼓勵各校既按客觀的“量”來保證最低的准入門檻,又在此基礎上推行“代表作”評議制度,強調學術成果的“質”。三抓評價效果,就是解決“評價結果怎麼使用”的問題。將考覈評價與教師職業生涯發展相結合,把個人的成長和學校的發展融合在一起。

葛道凱建議,教育“五唯”治理應堅持先行先試重點突破、系統治理整體提升的改革思路,深入推進高等教育評價改革,着力破解長期困擾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難題。“五唯”問題解決了,才能從根本上扭轉功利化傾向,從根本上祛除浮躁之弊,還教育清靜、清爽、清新之風。

(《中國高等教育》記者 唐景莉弘揚 本報記者 張春銘 繆志聰

《中國教育報》2020年05月26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