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花親上火線 三方向讓臺電有彈性

由於513大停電之後,臺電17日晚間再度發出警示,進行一輪的限電,經濟部長王美花強調,一週內提出改善報告,未來也會有三方向,包括檢討電力調度彈性、檢討歲修排程、檢討備用備轉計算,在面對新的尖峰挑戰、也要強化需量反應,讓尖峰用電平均在不同時段,強化儲能機制,讓備轉即時救援能量,同時應進行需求端管理,才能找到最佳的平衡。

王美花下午透過視訊方式外界說明517停電原因。她解釋,氣候變遷讓氣溫異常的高,5月就出現38度的這樣的高溫臺灣用電大幅提升,接着是因爲臺灣景氣很好,非常多的製造業都已經是24小時生產,也連帶帶動工業用電大幅增加,昨天的用電高達3,744萬千瓦,這個是有史以來五月份最高的用電量,甚至已經超過2019年,最高的用電量也是史上用電第六高。

她表示,機組排休的時間沒有配合檢討氣候變遷、用電的升高,臺電仍然按照過往的這個經驗,讓不少機組排休期程很多的排休都要到5月下旬陸續才歸隊,導致昨天的情形缺少更多的可以機組來備援,「目前還沒有歸隊的機組,大約就是460萬千瓦」。

她指出,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之下,17日又出現這個興達機組的故障原本在夜間用電尖峰會使用這個水力來支援,但因爲水力的備援從下午就開始大幅的啓動,在晚上尖峰時段已經用完水力,造成供電吃緊。

王美花表示,身爲臺電的督導單位,在一個禮拜內把相關的檢討跟改善報告都提出來,把問題找出來,徹底的檢討解決問題,這個纔是最重要的。

她解釋,面對這樣的極端的氣候,夏季的尖峰用電提前、產業24小時生產的用電成長,電力的調度應該要用不同的模式來進行,政府不能怪東怪西,我們可以說明事故的原因,但是應該進行大規模的電力調度的檢討,才能夠因應這樣的情況;同時也應該全面來檢討機組歲修的排程,既然電力調度已經跟過往不一樣的,那勢必要也要檢討這個機組歲修的相關排程,以及電廠的管理維護,

王美花強調,目前的電力的備用、備轉容量的計算方式也要重新檢討,太陽光電可以協助解決日間的尖峰覆載,但是真正電力供應的挑戰會落在夏季夜間的尖峰用電,因此過去的備用備轉的機制也應該重新調整,要考量極端氣候,產業生產模式、大量再生能源加入,電力供應模型已經不同,所以面對新的尖峰挑戰,勢必要強化「需量反應」,讓尖峰用電可以平均在不同時段,同時也要強化儲能機制,增加即時的救援能力,透過需求端管理,抑低尖峰用電的負載,協助供電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