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媒競爭更激烈 紙媒非一蹶不振

近年網路媒體興起,導致全球不少報刊停辦或轉型。圖爲報紙印刷流程。(本報系資料照片

3月31日,民衆北京圓明園椅子上看報紙。(新華社

民衆等車之餘,使用手機上網。(本報系資料照片)

2016年全球不少報刊停辦或轉型,傳統媒體的寒冬議題也再度浮上臺面。日前爲期2天的「傳播中國復旦論壇」邀請到多位大陸媒體人出席與會,隨着網路媒體乃至自媒體的崛起,就連政府官方微博,都輕易吸引到600萬粉絲;但即便如此,仍有大陸媒體認爲,網路已成型多年,在這波時代變遷浪潮下,傳統紙媒並非就此一蹶不振。

近年來在大陸的社會中,除了既有的傳統媒體外,也逐漸浮現出一種「政務新媒體」。其中,諸如名爲「問政銀川」、「上海發佈」等微博帳號,皆是由各市政府新聞處所實名申請,且「上海發佈」在創立的短短5年間,就吸引逾600萬粉絲關注。

紙媒仍有一定競爭

對此,「問政銀川」負責人徐剛坦言:「百姓關注的是日常生活的吃喝拉撒,政務新媒體就是要對接的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要讓老百姓知道有人在監督政府;且我們打破以往刻板印象,官方的微博從來沒有發市委書記市長照片,這種貼近民生的做法,成爲百姓和市長都喜歡看的平臺。」

面對網路媒體的崛起,《新民晚報副總編正義則不認爲傳統媒體毫無競爭力,反而指出,網路媒體的出現至今已經成型多年,網路間的競爭應該更爲激烈,且網路面臨的淘汰率,甚至可能比平面媒體受到的衝擊更大。

紙媒須堅持原創特性

但不可否認的是,傳統媒體仍將面臨轉型之痛,裘正義表示,優勢在於較爲新興的網媒難與長年經營的傳統媒體一較高下,無論在品牌公信力資源方面的積累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我們所做的,就是在不傷害它的核心商業價值的前提下,資訊商業變現,使得受衆跟着轉場。」

此外,談及傳統媒體的未來,《南方都市報》等傳統媒體轉型進入新媒體的網易上海負責人張舟逸認爲,即便讓傳統媒體走入網媒平臺,但過去存在的優勢不能放棄,傳統媒體必須堅持新聞的深度與原創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