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華「我們不像臉書上快樂」 網淚推:大家只想要贊

王文華寫「原來,我們不像臉書上快樂」引發討論。(圖/翻攝自王文華臉書

網搜小組綜合報導

知名作家主持人王文華23日在臉書上有感而發,寫出文章《原來,我們不像臉書上那麼快樂》,引發網友熱烈討論。文章寫到他主持的節目「不能說的秘密」,透過變音讓很多人說出內心話,而一個同志故事啓發他寫下這篇文章,希望能借此讓大家省思,我們真的如同臉書動態上那樣快樂嗎?

王文華在文章中提到,自己的Call-In節目「不能說的秘密」,因爲不必使用真名,還可以透過器材變聲,讓很多聽衆電話進來訴說心聲,在這裡他可以擺脫一切社會壓力,安心做自己。就有一位男同志說,不知情的父母替他介紹女友,但他只想和她「做朋友」,卻無法告訴父母真相,讓王文華有敢而發寫下這篇文章。

▲文章中提到,大家的貼文通常帶有討好意味,只爲了取得更多贊。(本報資料照/記者周宸亙攝)

他說,在臉書、LINE暢行的時代,分享變得很容易,可以暢所欲言,但爲什麼有很多人想陌生人分享秘密,這可能歸咎於臉書上的我們並不是真正的自我。我們總是隻分享美食生活高潮,貼文的內容通常帶有討好意味,照片也得先美膚,只爲了取得更多「贊」。

文章一出後,引發網友熱烈討論,有人十分認同,認爲臉書看似拉近和大家的距離,但其實我們只願意分享快樂,悲傷還是沒人知道;有人也表示,大家只想得到「贊」,忘記人之間的溝通不該只有一個簡單的動作;也有人不贊同的說,就是因爲怕分享不開心的事情,怕悲傷蔓延製造恐慌。

王文華臉書全文

他是男同志,不知情的爸媽替她介紹女友。他喜歡這女孩,但是以「朋友」的心情。他不知怎麼告訴爸媽和這女孩真相,這是他的秘密。

這位同志,啓發我寫了這篇文章,叫《原來,我們不像臉書上那麼快樂》

原來,我們不像臉書上那麼快樂

王文華

我主持一個廣播節目,最多人call-in的單元叫「不能說的秘密」。聽衆打電話進來,說一個秘密。他不必使用真名,我們可以用器材幫他「變音」。於是他可以擺脫一切社會壓力,安心做自己。

比如說一位男生打進來,告訴我們他是同志。爸媽不知情,替他安排一個女孩相親。兩人成爲很好的「朋友」,他不忍心告訴女孩真相。

電臺有四線電話,這單元進行時總是滿線。電話上不斷閃動的綠燈讓我思考:爲什麼有這麼多聽衆想要說出秘密?

做這個單元讓我發現:我們並不像臉書上呈現的,那麼快樂。

照理說,在臉書和LINE的時代,分享是如此容易,每個人都應該已經暢所欲言了纔對。爲什麼還會有這麼多人,想跟陌生人分享秘密?

原因可能是臉書上的我們,並不是真正的自己。

首先,臉書貼文的內容通常有趣而討好,照片都有美膚APP的功勞。但在真實生活中,我們的外在和內在都不像臉書上那麼光鮮亮麗。真實的自己是A,在臉書上要持續經營A+的形象。這種矛盾造成的壓力,要如何分享?

另外,臉書上的我們,是精心過濾後的自己。大家通常只分享生活的高潮:吃美食、出國旅遊、跑馬拉松、買到好東西、跟好朋友在一起。但除了這些美好的片刻,現實生活大部份是重複、等待、瑣碎、空白。臉書,是三分鐘的預告片。生活,是九十分鐘的本片。現實中大部份的沈悶,要如何分享?

我們不會在臉書上分享瑣事的原因,是那些東西不會得到「贊」。要得到更多的「贊」,必須分享有趣的照片。但很多深刻的感受,比如說平靜、寂寞、絕望,無法用照片呈現。那要如何分享?

爲了得到更多的「贊」,我們會選擇特定的時間來貼文(包括這篇文章,也是在最多人看臉書的晚上九點分享)。但除了晚上九點,一天還有其他二十三小時。當我們午夜被噩夢驚醒,或是早上被壓力逼瘋時,要如何分享?

會不會更多的「贊」,並沒有增加我們的自信,反而只是讓我們更加察言觀色、患得患失,不敢做自己?

會不會分享,反而讓我們設限?我們不斷從生活的片段中,撿選出能被最多人按「贊」的部份,然後用那些部份,反過頭修正自己。我們讓臉書朋友投票,決定我們該留怎樣的髮型、買怎樣的衣服、過怎樣的生活。

雖然分享工具這麼好用,分享範圍無遠弗屆,但當我們要分享內心深處最大的渴望或恐懼時,會不會還是隻能告訴電臺節目的陌生人?

那位call-in的同志朋友,最後在節目上唱了一首歌,獻給他的女性友人。這首歌是法蘭克辛納屈的「Time after Time」(一次又一次)。歌詞中有一句是:「歲月將會證明,是你讓我的愛,如此年輕。」

聽他美好的歌聲,我領悟到:在「即時」通訊的時代,有些事,還是需要「歲月」來證明。在社羣媒體的時代,有些東西還是無法分享,也不需要用「贊」來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