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心臟結合神經阻斷術 降低肺部併發症

北榮心臟血管外科醫師郭姿廷表示,微創心臟手術泛指所有不必經由傳統正中胸骨切開的手術,目前可運用在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肺動脈瓣、心房中隔缺損、心臟內腫瘤、冠狀動脈廔管等。最常使用的切口位於右側胸部、肋骨與肋骨的中間,雖然不需要破壞肋骨,但依舊會切斷部分肌肉,包括胸大肌、前鋸肌和肋間肌等。

然而切斷的肌肉在呼吸時,會隨着胸廓的起伏而伸展、收縮,因此在病人深呼吸及咳嗽時,傷口的疼痛會加劇,導致不敢用力去深呼吸和咳痰,提高肺部併發症的發生機率,這也是心臟手術術後最常見的併發症。

北榮透過心臟外科與麻醉部合作,結合微創心臟手術及神經阻斷術,不僅傷口小、疼痛時間短,更有效降低肺部併發症發生機率,也減少使用止痛藥,病人可儘早脫離呼吸器,進行心肺復健,恢復正常生活。

麻醉科醫師林素滿說,在病人麻醉後手術醫師畫刀前,麻醉醫師會在超音波導引下,用超音波顯影針將局部麻醉藥注入在胸大肌和胸小肌之間,及胸小肌和前鋸肌之間的筋膜,以阻斷傷口周圍的神經傳導。

由於傳導疼痛的神經被阻斷,可大幅降低病人術後傷口的不適,也因此降低了術後嗎啡等止痛藥的劑量,減少噁心、嘔吐、嗜睡、腸蠕動變慢等止痛藥的副作用的發生。

目前研究顯示,微創手術在術後傷口疼痛的天數比傳統手術短,臨牀上病人在術後當天或隔天,有時候疼痛的程度仍然不亞於傳統手術,但大約在術後第三、四天就幾乎不會被傷口疼痛所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