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國內外船員權益 陳建仁:將漁業工作公約國內法化

行政院長陳建仁表示,行政院也已責成農業部主政,辦理漁業工作公約(C188公約)國內法化,與國際人權標準接軌。記者劉柏均/攝影

「臺灣漁工福祉國際會議」今在臺中舉行,世界各地19個國家、130名代表參與;行政院長陳建仁出席,他表示,人權立國是臺灣堅定不移的目標,外籍船員更是臺灣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夥伴,行政院也已責成農業部主政,辦理漁業工作公約(C188公約)國內法化,與國際人權標準接軌。

陳建仁說,臺灣與許多漁業國家一樣,皆面臨漁業勞動相關挑戰,特別是在船員權益保障方面,過去臺灣少數遠洋漁船,曾發生些違反人權的事件,因而受到外界批評與指教。

陳建仁表示,爲改善此一情形,政府集思廣益,參考國際勞工組織漁業工作公約,自2022年起推動「漁業與人權行動計劃」,從「落實勞動條件」、「強化生活條件與社會保障」、「強化仲介管理」、「提升監測管理機制能量」、「加強權宜籍漁船管理」、「建立及深化國際合作」、「宣導共善夥伴關係」等7大策略。

陳建仁提到,包含透過修法要求船員工資直接給付、置備出勤紀錄、提高保險額度、補助遠洋漁船859艘(約85.6%)購買充氣式救生衣1萬餘件、加強仲介檢查與評鑑,系統性地提升外籍船員權益。

臺中教區暨海員宗會負責主教、靜宜大學董事長蘇耀文指出,天主教會國際組織Stella Maris(海員宗會) 長期關注漁工的福祉和人權問題,會中關注遠洋漁業的非法捕撈、人口販運、強迫勞動等問題,臺灣漁業署最近推出的「漁業與人權行動計劃」,盼改善外籍漁工工作環境問題、提高生活質量。

教廷駐華大使館臨時代辦馬德範在致詞中指出,來自不同國家的專家學者於會議中深入探討「漁民福祉」,正如聖座教義部最近發表「無限尊嚴」的聲明,提醒大家「漁民的福祉必須從承認他們的尊嚴開始保護」。

臺中教區暨海員宗會負責主教、靜宜大學董事長蘇耀文指出,臺灣漁業署最近推出的「漁業與人權行動計劃」,盼改善外籍漁工工作環境問題、提高生活質量。記者劉柏均/攝影

天主教臺中教區海員宗會、靜宜大學與清水及沙鹿天主堂,藉由物資發放、義剪服務及關懷等行動,帶給漁工祝福與溫暖。圖/靜宜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