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讓後代在京高考 "土豪男"執意找京籍女結婚

爲了未來的孩子,曾經只追求純愛的楊魏鐵了心要找京籍女。

本站教育頻道綜合報道:據中國週刊消息,胖子楊魏,1982年出生在保定,父母都是當地鐵路局的工人。16歲那年,他來到北京獨自打拼,如今已是有房一族。無論生活現實還是家庭的歷史,他都希望通過婚姻改變將來的孩子的身份外地人”。“沒有北京戶口,條件再好我都不會接受”。

哥們的孩子回了老家各種不適應 受了刺激

楊魏執意要找京籍女的原因源於他的好哥們鐵蛋

2012年6月,曾與楊魏一道在前門打拼的鐵蛋,來和他告別。此時,鐵蛋一家已經在北京打拼十年,妻子在一家超市做收銀員,鐵蛋在前門幹旅遊,他們的孩子就出生在北京,離開時孩子正要升中學。

鐵蛋的決定令楊魏很意外,當年一起打拼的艱辛還歷歷在目,他想不通鐵蛋爲什麼要回到已經陌生的黑龍江老家。

“不回不行啊,小子想上崇文區的一所重點中學借讀費就要20萬,我和你嫂子就攢了那些錢。上了初中,還有高中,一樣要花借讀費。真到高考那一天,也不能在北京考,不如就現在走”。楊魏知道鐵蛋的兒子是個爭氣的孩子,學習成績很好。鐵蛋回去後,曾給楊魏打過電話,說是過得還行,在給別人開車,就是孩子還沒有完全適應老家的學校

正是鐵蛋的事情,刺激了楊魏要找京籍媳婦。“與其未來因爲孩子回保定,不如在結婚的時候就徹底解決掉這個問題”。

1998年,楊魏開始了自己的北漂生涯。當時他16歲,沒有告訴家裡任何人,就離開了學校,站在了保定火車站的月臺上。

往南的車去省會石家莊,往北的車去首都北京,“哪個先來我就去哪裡”。不知道爲什麼,楊魏對自己生活了16年的保定全無好感,“簡直是煩死了”。結果,去北京的車先到,汽笛一聲拉開了他的新生活。

初來北京時,楊魏謀生的手段就是擺攤賣冰棍和礦泉水,一賣就是兩年。夏天的時候從來不租房子,晚上睡在公園裡或者路邊的椅子上,這樣才能在冬天有錢租房子。睡路邊的時候,有很多次無良的行人看他在睡覺,就往他身上潑水,或者把他的鞋子扔到房頂上,第二天就只能光着腳賣冰棍。

直到兩年後他纔有了一份比較正式的工作,在前門一家飯店做“喊門的”。他也曾離開北京,闖蕩過深圳和三亞,給別人搞家裝。最後,卻又回到北京,去醫院做廣告投放,直到2007年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包子店。開店的時候,楊魏每天早上5點起牀,6點到店裡和麪,一天差不多要和35斤麪粉,蒸40鍋花捲、300屜包子,直到晚上七點多才離開包子鋪

2009年的時候,因爲與一個姑娘相戀,楊魏傾盡所有在定福莊買了一套小平米的房子。但沒想到,女方最後因爲彩禮離開了他。唯一幸運的是,他在北京有了自己的窩。現在的楊魏,已經盤出當年的包子鋪,在一家網絡公司做活動策劃。

“好大的風啊,回想起很多年前一個人路宿街頭的時候,無數個這樣的天氣都是在馬路上、公園裡和醫院候診室渡過的……如今好了,有自己的家,天冷的時候可以躲在被窩裡。”在北京的一次大風降溫時,楊魏發了一條這樣的微博。不僅如此,現在他還可以刷卡在香港購買奢侈品,在煙花三月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揚州行。所以,他堅決不允許自己找一個外地女孩,再爲了孩子回到自己“煩死了”的小城保定。

外地人沒有愛 14年前的楊魏也很浪漫

14年前,楊魏沒那麼現實。

2000年,楊魏是個“喊門的”,“嗨,您來了,裡邊請”,一手掀開門簾兒,一手做歡迎狀,就是他的工作。

那年11月13日凌晨3點1分1秒,“門童”楊魏的生活突然就照進了一道光。當時,他回保定探望父母,晚上跑到網吧通宵上網。

滴滴滴滴”,最老款的OICQ裡有一隻hellokitty的頭像在不停閃動。互致“你好”後,最老套查戶口似的的對話開始你來我往。電腦對面是個正在中華女子學院在讀的女大學生,也是楊魏的初戀,“慢慢地,就喜歡上了她,似乎沒有什麼理由”。

幾天後,楊魏跑回到北京,他想看到女孩兒,卻不敢生硬地闖上門。當時的北京上網很貴,網吧是均價10塊錢1小時。楊魏找了很多地方,終於在陶然亭附近的地下室找到一家上網僅需要4塊錢的網吧。於是,每天換班後,他就從前門步行到陶然亭,不吃晚飯,省下錢去上網。

11月30號,他們決定第二天一早就見面。從網吧出來,楊魏卻不願意回去睡覺,他想快點見到女孩兒。於是,走過前門、走過雅寶路、走過東大橋、走過三里屯……直到早上七點多,終於站到了育慧東路1號中華女子學院的大門前。在學校的一家小賣部裡,給初戀打了電話。等她的過程中,楊魏一直低着頭,門簾被挑開,一雙漂亮的紅皮鞋定到了他眼睛下邊。“太好看的女孩兒了”,擡頭瞬間,一個杏核眼、雙眼皮、荷葉頭,穿着淺藍色牛仔褲、灰色毛衫,揹着紅書包的姑娘立在跟前,而楊魏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走出小賣部,被冷空氣一激,楊魏才緩過勁兒,恢復了網絡上的幽默和貼心。然而,還沒到一個小時,初戀的兩個“閨蜜”在恰好經過此地看到他時,就急匆匆地把女孩兒拉走了。約摸一刻鐘後,姑娘像完全變了一個人,告訴楊魏“還是別處了,我們不合適。”

爲什麼不合適?“因爲,因爲你是外地人……”姑娘吞吞吐吐,後來楊魏才搞清楚原來是那兩個閨蜜吹了“耳邊風”:他長得那麼醜,又是外地人,追你的北京小男孩多了去了,你可千萬別犯傻……

晴天霹靂就這樣落在了楊魏頭頂,此時距離他夜行到中華女子學院也纔過去一個多小時,他哭着走回到前門的飯店裡,在初戀的怦然心動和轟然碎裂中,第一次知道了北京女孩的難以企及。

第二頁:成爲北京人的唯一辦法 就是"嫁給"北京女

延伸閱讀:

高三男戀愛16次均告吹 母親嚴令找京籍女

作爲一個在北京上學的非京高中生李睦覺得戶口拴住了升學的路,勒得自己喘不過氣。“女朋友戶籍在河北,我媽卻希望我找一個有北京戶口的。”

非京籍少年被拒高考 獲美國籍後可直接參考加分

非京籍高中生張圖學習優秀但卻沒有在京參加高考資格。父親無奈下將其送進國際班,準備出國留學。張圖媽媽已是美國公民,她稱美國可以直接給張圖國籍。根據政策,外國僑民可直接參加中國高考並享受加10分優惠。

相關政策:

教育部:今年底30省份將解決異地高考

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副司長杜柯偉今日表示,到今年全國會有30個省區市解決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高考的問題。

成爲北京人的唯一辦法 就是"嫁給"北京女

只見過一面的初戀影響了楊魏整整八年,之後他闖深圳、去海南,再回北京,卻一直沒有再戀愛。直到2008年,才偶遇了另一個讓他眼前一亮的女孩兒,性格和神態像極初戀。楊魏很激動,他暗暗感激上天,“雖然不是初戀,我卻起碼找到了一個相像的人”。他很努力地把握着這次機會,拼命地對她好,每天早上,都會在姑娘家樓下等她,送她上班,晚上再接她下班,有時會一起踅摸老北京的各種小吃,有時會傻兮兮地拍大頭貼,幸福得一塌糊塗。即便後來知道她有過一段婚史,都覺得沒有關係。

日漸情濃,姑娘想把楊魏帶回家。沒想到,“外地人”三個字一出口,家中父母便勃然大怒。原來,姑娘的前夫就是外地人,在結婚前也是對她百般呵護,但結婚23天后便提出離婚。因爲婚姻,那個男人在北京順利轉業,獲得北京集體戶口,然後離開家庭。“她的父母告訴她,絕對不能再找外地人”,姑娘無法說服父母,心中曾留下的陰影也開始暗暗作祟,她向楊魏提出了分手。“如果你有戶口,我們就能在一起。”又是一次晴天霹靂般的訣別,身份像魔咒一樣困住了他。

但其實,如果沒有當年那場轟轟烈烈的政治運動,楊魏本該是個北京人。

他的爺爺和父親都在北京出生、長大,1972年在楊魏父親18歲時,才因爲要響應國家政策支援偏遠地區,一家老小去了吉林一個農村。能夠返城時,他們一家的選擇只有天津大港和河北保定。當時,天津大港還是一片沼澤,而去保定可以分配到鐵路上,一家人便選擇了後者。之後,楊魏父母在保定相遇、結婚,楊魏也成了一個祖籍在北京的河北人

但家裡的氛圍一直都很“北京”,爺爺和父親是一口純正的京腔,談話間也多是對北京大街小巷、文化風俗的描繪,楊魏的童年就生活在對“老正興”肉米糕的嚮往裡。他從未覺得北京陌生,那裡曾是爺爺和父親的家,自然也與他有着天然的聯繫。楊魏所缺乏的,不過是一張北京戶口。

對楊魏父母來說,兒子的北漂似乎也是一場宿命,在楊魏初來北京時老兩口也曾百般勸說,讓兒子回到保定安穩生活。但見他執意不從,態度堅決地要留在北京,也就放棄了最初的想法,“其實,我要是能真的變成北京人,我爸一定很高興”。

2010年開始,他通過婚戀網站也接觸了一些有北京戶口的姑娘,只是,如初戀般那種砰然心動的感覺卻再未出現。但楊魏還是堅持着要找京戶女的要求,“別太事兒事兒的就行”。

儘管還沒有女友,楊魏卻已經給父母傳授起了如何與北京媳婦相處的“訣竅”:無論任何時候,如果女方和自己起了爭執,公婆一定要向着兒媳婦,必要的時候還要幫兒媳婦遞棍子。他甚至還想好了,如何分配自己和家裡的財物,因爲楊魏沒有北京戶口,定福莊的房子還想留給父母住,所以如果找到一個有房子的北京媳婦,就打算把家裡拆遷得到的賠償款給女方,“我得告訴她,現在北京房子真的買不起,我給了你彩禮,就別太給我臉色看。”

對於楊魏的這些想法,他的父母都沒有意見,離開北京多年,如果可以跟隨兒子回到故鄉生活,看着未來的孫子成爲徹底的北京人,他們願意付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