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臺灣這麼多「中山路」? 你絕對不知道的冷知識

臺灣有許多以「中山命名的地方,但是你知道背後的真正原因嗎?(圖/翻攝自文章《中山到底是怎麼來的?》)

文/黃虹穎

中山南北路、中山國小、中山國中、中山女中、中山大學、中山區、中山橋、中山醫學大學、中山站中國甚至有中山市。在中國與臺灣,中山無所不在,在臺灣甚至可以說是超越常識般的存在,但中山到底是什麼?

好像是很笨的問題,中山是孫中山名字。但是是他的本名嗎?不是,嚴格說起來他幼年時的乳名帝象族譜上的族名德明,而本名是文,孫中山這名字被廣泛使用前,大多數的人都叫他孫文。那中山這個名字是哪裡來的?莫非幼稚園中文老師取的嗎??

國父孫中山(後排右三)1898年於日本友人合照。 前排右三爲平山周。(圖/翻攝自文章《中山到底是怎麼來的?》)

1897年,孫從倫敦到加拿大,穿越加拿大又穿越太平洋,到了橫濱原本住在他的革命好友陳少白寓所,但因故於隔日前往東京,孫和一些日本友人在數寄屋橋(數寄屋橋)的對鶴館登記住房。今日的數寄屋橋由於橋下的「外堀」(江戶城的外側護城河),在1958年爲了蓋「東京高速道路」而填起來,於是橋也跟着消失了。今日的東京中央區銀座個數寄屋橋公園內就有座石碑紀念這座以前的橋。

▲數寄屋橋舊照。(圖/翻攝自文章《中山到底是怎麼來的?》)

當時登記住房時不能直接登記孫文,不然清朝政府就知道孫在日本,除了有被遣送回清國的可能性,被知道身分也不利於他在日本活動。於是他的朋友平山周(ひらやま しゅう/Hirayama Shu)就想到到旅館前經過的中山家侯爵邸,於是就寫了中山當姓。接着孫拿走筆寫了樵,說明中山樵有着「中國之山樵的意思」。於是中山樵就變成他在日本的化名,也因爲在日本這段時期的活躍,「中山」這個名字逐漸變成他最有名的名字,不過孫本人始終都用孫文這個名字自稱,孫中山都是別人稱呼他時使用。

中山(なかやま/nakayama)家是華族。華族是明治維新後,新政府爲了讓過去幕府時期的「公家」、「大名」等貴族家族在新的體系中仍享有經濟和政治上的特權而設計出的新階級。除此之外原本的朝鮮與琉球貴族也被劃爲華族。除了華族還有更高階皇族顧名思義就是天皇親族

1884年頒佈的《華族令》,依照《禮記》的規定,用公、侯、伯、子、男來做爲爵位等級制。而中山家的位階則是侯爵。

▲日本於1884年頒佈的《華族令》。(圖/翻攝自文章《中山到底是怎麼來的?》)

中山家原本屬於「公家」,也就是在天皇身邊的貴族或官員。中山家的第24代當主中山忠能就是當時明治天皇外祖父。這種爲了隱藏身分而瞬間掰出名字,最後這個名字比本名還有名的狀況,就跟新一縮小後被小蘭問名字時,從旁邊的書掰出江戶川柯南。沒看過柯南的人可能不知道新一,可是絕對知道柯南。同理,很多臺灣人可能不知道孫文。可是一定都知道孫中山。

▲原來臺灣的「中山」竟然與日本有關!(圖/翻攝自文章《中山到底是怎麼來的?》)

更諷刺的是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相當努力地消除「明顯是日式地名」的地名。很多的地名改成或冠上其實可以說是日本姓氏的「中山」。像是「敕使街道」、「明治橋」、「臺北第三高女」和各地「公會堂」,分別改成「中山南北路」、「中山橋」、「中山女中」和各個「中山堂」。到處都是,這些中山系列應該英文都要正名爲Nakayama,相信孫本人第一次念這兩個字也是這麼唸的囉。

●作者爲黃虹穎(原標題:中山到底是怎麼來的)。本文已獲授權,不代表本社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聲音,來稿請寄至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