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快遞》2016臺北Nuit Blanche白晝之夜 藝術夜遊 同歡10月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以變裝遊行,追索1920年代大稻埕的繁華。(圖/大稻埕國際藝術節提供)

邀請2016金曲最佳演唱組合張三李四在白晝之夜精采演出。(圖/2016年臺北白晝之夜提供)

羅納德作品─同心協力/油彩.畫布/244×366×8公分,2016年(圖/臺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10月歡度國家慶典的同時,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特別從10月1日晚間6時至10月2日清晨6時舉辦「臺北Nuit Blanche白晝之夜」活動,此活動爲本市首度獲得國際認證之大型文化藝術活動,更是2016年10月1日全球第1個開跑的首都,也是華人首都第一。當天臺灣博物館、二二八和平公園北門承恩門、北門郵局和臺北當代藝術館等,將化身爲藝術的展示或表演舞臺,臺北自10月1日起連續3個週末也於西本願寺、大安森林公園兒童小舞臺與松山文創園區文創大街等有不斷電樂音繚繞!整個10月,藝術的燈火持續照亮臺北天空。

由虎劇團表演扯鈴。(圖/2016年臺北白晝之夜提供)。

藝術家雙人羅禾琳陳依純的作品《光風暴》。(圖/2016年臺北白晝之夜提供)

白晝之夜以臺北市舊城區──臺北的記憶城區爲舞臺,帶來28件與光有關的互動式活動和27件藝術作品,讓市民沉浸在忘記睡眠的魔法。臺北市在這一夜成爲與國際鏈結的文化首都,由文化活動的實踐,發展一個都市空間藝術浸潤的實踐。延續白晝之夜的熱力,追索1920年代大稻埕狂騷繁華的年代,「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帶來變裝遊行、講座、座談等活動,讓人重溫昔日美好時光;「菲常態:尋找家園─羅納德‧溫杜個展&流‧變─鄭麗雲個展」由2位享譽國際的藝術家重新定義家之於個人的意義,及感受宇宙單純和諧的整體。接近月底,讓「臺北市歌仔戲觀摩匯演」帶領我們親近傳統藝術歌仔戲的各種風貌,體會唱腔的婉轉繞樑。

臺北|今夜不睡了

臺北市在這一夜成爲與國際鏈結的文化首都,由文化活動的實踐,發展至都市空間藝術浸潤的實踐。

白晝之夜活動,起源於2002年的法國巴黎,通常選在10月第1個週六夜晚舉行。巴黎的白晝之夜,以整座城市是個大型美術館爲概念,活動範圍橫跨各個區域。臺北白晝之夜則開放博物館與政府行政空間等做爲夜間展場,網羅臺灣與國際知名的藝術家與表演團隊,讓藝術得以隨着人們的目光夜遊

臺北首次「白晝之夜」邀請Akibo擔任藝術總監,他曾主導多場大型現場活動,擅長將臺灣深厚的文化元素擴展到各個面向,因此這場城市中的藝術遊擊,不僅展現臺灣多元設計力,也形塑了臺北夜間獨特的氛圍。

2016臺北白晝之夜以舊城區爲舞臺,從二二八和平公園到國立臺灣博物館,漫步到具有濃厚特色的重慶南路書店街,悠遊到北門周邊場域街區,駐足於歷史悠久的迪化街市。翻轉日夜地景的差別,宛如跨過日常與藝術交接的無形換日線。這些區域所在都有濃厚歷史文化氛圍,過去地景跨越百年時空,老臺北共同記憶的政治、文化、歷史、產業,以藝術爲畫筆渲染星空下的街弄,裝置藝術和沿路的派對與活動點綴出參與者的每道身影。

臺博館+二二八和平公園|背叛博物館

當夜開幕活動將從臺灣博物館盛大舉行。結合科技技術的Pixelman將LED穿戴身上,將夜晚爲底圖的聲色效果更爲豐滿;鄭先喻帶來「Afterlife Ver.2.0 Special Edition」,以遊戲的生命計算兌換現實之中;紀柏豪重新將自身創作脈絡演繹,以臺北城市做爲介面,將個體在城市街頭中,與日常的移動與行爲,我們對於城市的記憶,其中不同的街道、不同的路線,能喚起各種生活樣態,是共構城市集體記憶的元素,將這些元素轉化夜間光景的生成式音樂計劃《光景臺北》。隨着這些藝術家的指引,一處處臺北深藏不漏的秘密隨着市民到訪而揭開不同面貌。

來自法國的表演團隊Adrien M&Claire B擅長使用光影技術結合舞者躍動,或如湖水漣漪踩踏,或像樓宇之間極速奔走,或如龍捲旋繞自身,皆能表現出藝術張力之間動與靜、光與影的拉拔。法國團隊特別打造出影像構成的方塊,方塊中的數位影像與舞者互動,結合了真實與虛擬世界的可能性,以舞者身軀爲中心,並且採用現代的技術產物,透過藝術性的手法創造了跨時代的視覺之詩,在四維空間的經緯軸線具象了觀者的感官體驗。

國立臺灣博物館的大廳內則有別開生面《以光之名》系列跨夜論壇。第1場《城市的建築家》以空間切入講座課題,由巴黎文化堡壘的共同執行長Renaud Barillet 與臺灣城市策展人建築師龔書章,從城市設計的角度興論臺北的夜與美;第2場《戲劇作爲城市之光》則邀請現任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耿一偉,與法國新銳劇場導演馬修.華,暢談城市藝術節發展與國際共制的製作方針,以經營角度切入城市孕育創意的貼身觀察。

重慶南路|超時空南路

由銀行與金融辦公大樓組成的重慶南路,在1950年代是許多書店與出版社林立之處,不少愛書人前來尋寶買書。藝術家雙人組羅禾琳+陳依純的作品《光風暴》,帶領觀衆進入峰圃茶莊的異地空間時,將成爲觸發光風暴的啓動者,周邊的光條快速旋繞,身體接收的感覺,是數據、是機具,主觀之間的異位和互涉,在數字資訊爲主題的金融大樓更顯表露無遺。

路過第一銀行騎樓底下,則是藝術家餘政達的作品《大衛與大衛的對話》,以劇場形式比喻旅人在城市中的記憶。餘政達在作品中探訪戲裡戲外的人生,城市光景與劇場後臺,在熄燈與開燈之間,瞬間將開啓的臺上臺下,公共與私生活,宛如臺北之於個體施展的匯聚和分離。

北門|北門回到未來

2016年年初揭開橋封30年面紗的北門承恩門,矗立了臺北的繁華和偉大。劇場設計大師王亦盛,將清代的臺北府城門,透過立面光雕作品與電音活動展現臺北街頭文化,塑造迷離夢幻的新舊交錯場景。在「北門回到未來」登機,欣賞對臺灣土地熱愛而創作的《光田計劃》,以光苗模擬植物土地生長的姿態,在城市街道排成一畝小小光田,喚醒我們對記憶故鄉的眷戀情懷。

1930年左右落成的北門郵局,由法國雜技藝術家陳星樂,在郵局巴洛克大廳演出當代馬戲,由雜技、手風琴與當代藝術演出;北門廣場則由歌手李英宏用歌聲引航我們,直撞穿梭跨世代的臺北街頭故事。

北門捷運站與塔城街|愛上這個城市

結合2016臺北設計之都主要概念的《城市浮州》,融合城市中各項特色建築元素作爲轉化,在城市發展紋理的裂隙中生長、置入、移動與聚集的漂移「建築」,宛如浮州擷取地景環境,成爲城市中匯聚能量的節點,充滿時間與物質密合的活性與張力,使得城市底層的能量得以勃發爲當代建築的可能。來到「夜間運動場」,則是大家一起加強代謝和活動手腳的時刻。SUPER ADD裝置藝術派對團體,帶來回收戰艦、夜間乒乓球與夜間跨欄的3項運動場挑戰。北門捷運站1號出口廣場,則集結臺北號召力十足的DJ卡司,策劃了一整晚戶外的音樂派對,用舞姿壓馬路的電影場景將在自己的手機上重現,成爲備受好友矚目的分享!

大稻埕|大稻埕國際藝術節

臺北的歷史由大稻埕開始書寫,昔日艋舺碼頭商旅往返,煙華如錦似幻。穿梭迪化街兩側,永樂市場的轉吧!七彩舞臺車,詩人暨藝術家夏夏透過3則臺灣民間傳說「城隍夫人鞋」、「無耳金獅」、「廖添丁」,融入現代元素的剪紙光影於戶外投影重現。超維度團隊dimension plus透過tagtool的數位塗鴉投影,爲大稻埕的古老街區覆上新穎現代的街頭氣息。

延續白晝之夜讓民衆與藝術產生鏈結,第2屆大稻埕國際藝術節以「一路狂騷」爲主題,直指1920年代的大稻埕爲臺灣文化運動基地,最能代表現代臺灣精神所在,當年文化匯聚而戲院林立,現今橫跨百年的歷史交融共演,也是新與舊不斷電的跨界演習。整個10月,在各式歷史街屋中,帶來超過60齣戲劇、音樂、舞蹈、視覺藝術、展覽、特技馬戲、民俗技藝等國內外精采表演活動。

另有「1920變裝遊行」,穿搭復古圓眼鏡、淺色西裝、旗袍、低腰洋裝等服飾,一起踩踏永樂町,重回大稻埕的盛世輝煌;《大稻埕與世界》文化講座透過專家學者,以戲劇、建築、文學及美術史等角度談論大稻埕在現代人心目中描繪的地圖樣貌;「創作者藝文沙龍」則有藝文創作者的交流與分享,或心情、或靈感、或百轉千回的心路隱藏了獨具的巧思。

承載臺灣文化意義最多之處的大稻埕,需要的或許不僅是活化與再生,而是每個參與者注入新的活力,在回憶的長廊上註記專屬自己的獨特證明。

當代館|菲常態:尋找家園& 流.變

臺北當代藝術館和北門同樣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質變,在白晝之夜活動擴展的周遭,不僅以文化連結也以藝術重疊。

羅納德是「東南亞當代藝術」最受矚目的國際巨星,也是臺北當代藝術館第一位舉辦個展的菲律賓藝術家,除了擅長匯聚菲律賓民間傳說和工藝傳統,多方吸收西方藝術經典及美日動漫美學影響之後,從中發展出混搭普普趣味與流行文化意象的超現實主義風格,也呈現「菲」常獨特的民族性。

「菲常態:尋找家園─羅納德‧溫杜拿個展」着眼於離家在外討生活的菲律賓族羣。隨着現代人因爲工作、生活而遊牧四方,家的意義究竟是原生之地、精神歸土、家人所在或是自買居所?如同羅納德混搭普普和流行文化的創作技法,臺灣作爲許多外勞生活和生命發展的新家鄉,正也「家」總了鄉愁和在臺延伸可能存變的見證。

出生於鶯歌的鄭麗雲,長年旅居美國,不僅是享譽國際的藝術家,也因藝術成就讓美國政府遴聘爲文化大使。被西方哲學視爲構成宇宙基本元素的地、氣、水、火,一直是鄭麗雲創作中重要的基調,藉由刮除顏料產生的線條作爲創作符號,更是藝術抒情和精神上的需要。線條的流動低吟,構成了山、海、天空與晚霞,僅是海面生波卻有無限的可能和詮釋。

「流‧變─鄭麗雲個展」呈現4個主題,分別是花與女人、山與水、裝置藝術概念和現成物的轉用。作品形式有繪畫、雕塑、裝置藝術、科技媒體應用及文創衍生品,讓其擅長的線性語言走出繪畫框架,融入當代館的環境。

15 組優秀歌仔戲團|同臺飆演

接近月底則有「臺北市歌仔戲觀摩匯演」總結,集結了新明光、唐美雲、明華園日團及陳美雲等15組優秀歌仔戲團同臺競技,精采劇碼內容包括古路戲、新編戲及民戲改編。

打破時空框架|締造市民與藝術新交集

臺北白晝之夜,創造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活動免費,時間與空間屬於市民。讓人在步行的距離參與公衆事務,把過去未開放的空間,重新定義與開啓,讓城市通宵達旦地歡迎大家。白晝之夜也結合了bottom up與topdown雙向參與,把空間、時間開放給市民、把詮釋權交給藝術家述說這座城市;每個藝術家都是節點,串聯市民生活與藝術成爲新的交集,產生藝術的回憶。彷彿臺北對秋天想像的索引,從不眠的白晝之夜開始,掀開參加藝術活動的頁面,一起寫下城市回憶的紀錄。

文化無國界,讓臺灣的創意藉由臺北白晝之夜搭上國際行列,超越政治跟經濟的外交界線,邀請民衆共同思考城市轉變的軌跡,讓文化不斷產生鏈結,白晝之夜將是政策思考跨越文化想像到實踐的里程。

臺北白晝之夜

時間│10/1(六)18:00~10/2(日)6:00

活動動線│二二八和平公園─重慶南路─忠孝西路─北門─塔城街─大稻埕

Facebook│白晝之夜 Nuit Blanche

2016 臺北週末音樂不斷電

時間│10/1(六)~10/2(日)13:00~21:00

地點│西本願寺(臺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174 號)

時間│10/8(六)~10/9(日)13:00~21:00

地點│大安森林公園兒童小舞臺(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信義路)

時間│10/15(六)~10/16(日)13:00~21:00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臺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

票價│免費

電話│02-2578-7836

Facebook│2016臺北週末音樂不斷電

第2 屆大稻埕國際藝術節

時間│10/1(六)~10/31(一)

電話│02-2555-7660

Facebook│大稻埕國際藝術節

臺北當代藝術館 菲常態:尋找家園& 流. 變

時間│即日起至11/20,週二至週日10:00~18:00

地點│臺北當代藝術館(臺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

票價│50元

電話│02-2552-3721

臺北市歌仔戲觀摩匯演

時間│ 10/21(五)~10/28(五)

地點│臺北市信義區松山車站南側交4 廣場、臺北市艋舺公園

票價│免費

電話│02-2556-9101

Facebook│大稻埕戲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