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旅遊從觀光遊覽向休閒度假升級 自助遊受青睞

寧海民衆組成“5·19”方隊呼籲設立中國旅遊日。(資料圖片)

“中國旅遊業需要朝着更規範的方向發展,設立一個全國性的節日,應該可以促進旅遊市場的規範化,而外出旅遊的老百姓也可以多多受益。”聽到5月19日被確立爲中國國家旅遊日的消息後,從事導遊工作的朱南說。

在朱南看來,中國旅遊業已經進入了百姓休閒旅遊的時代,國內很多景區的標準化建設已經做得不錯了,但在宣傳上依然不能夠滿足國內外遊客的需求,國家旅遊日的設立,對於加大國內景區的宣傳力度將起到重要作用。

休閒旅遊已成主流

根據國際慣例,一個國家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時進入國內旅遊的增長期,以觀光型遊客爲主;當人均GDP達2000-3000美元時旅遊形態開始向休閒旅遊轉化,進入出國旅遊的增長期;當人均GDP達到3000-5000美元時,旅遊形態開始向度假升級;5000美元以上開始向成熟的度假經濟時期過渡。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資料顯示,2009年我國人均GDP世界排名第100位,已達到3678美元。

朱南認爲,依據這個標準,我們已經進入休閒旅遊向度假升級的階段,而百姓休閒健身遊已成爲主要出遊方式。休閒旅遊和普通的旅遊是存在區別的,朱南告訴記者,我們通常所說的旅遊,是指以歷史文化、自然景物爲依託的觀光遊覽;而休閒旅遊,則是以旅遊資源爲依託,以旅遊設施爲條件,以特定的文化景觀和服務項目爲內容,以休閒爲主要目的,爲離開定居地而到異鄉他國作一定時期的遊覽、娛樂、觀光和休息。

熱愛旅行的公司白領蔡靈利用年假和朋友山清水秀蜀南竹海旅行,她告訴記者,最喜歡到世外桃源般的環境中讓自己的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而自己的收入也允許這樣做。蔡靈表示,身邊朋友、家人選擇出遊都已經不再是貪圖便宜而選擇跟旅行團出遊,“便宜沒好貨,選擇便宜的團隊,到了目的地還是要變着法地收錢”,即使跟團出遊,大家也會選擇價格較高的團隊,“比較貴的團品質還是有保證的,至少團員的素質都比較高,玩的會比較舒心。”蔡靈說。

國際休閒產業協會常務理事、國際著名分時度假營銷專家特倫斯·布留沃先生認爲,在旅遊發展方面,中國是一個增長引擎,有很強的動力,可以在國內創造更多的效益。他說:“休閒旅遊產業的發展,可以讓海外遊客給中國帶來資金,旅遊業的發展可帶來更多的海外收入,同時,現在大學生就業不太樂觀,休閒產業的發展,可以爲年輕人帶來更多的工作機會。”

中國旅遊日的確立意味着更多的責任

作爲最早倡議設立“中國旅遊日”的中國百強縣寧海縣委書記,王劍侯認爲,中國旅遊日的確立對寧海不僅意味着機遇,更意味着責任。“這種責任就是如何更好地保護好寧海的生態環境,把寧海的生態優勢轉化爲發展優勢,促進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寧海縣在五年內將投資11億元做好大森林大景區的建設與規劃管理工作,努力打造宜居宜業的長三角區域生態休閒旅遊城市”,王劍侯向記者介紹說:“‘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這是我們的規劃和暢想,也是放大我縣生態優勢,發展生態休閒產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切入點和突破口。”

據瞭解,寧海將在堅持保護優先、合理開發原則的基礎上,通過加大景區基礎設施投入和建設力度,把國家登山健身步道建設與文化旅遊帶建設串聯起來,通過提升風景名勝區管理水平,提高景區的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促進寧海文化旅遊、休閒旅遊產業整體層次的提升,拉動寧海休閒旅遊產業經濟增長。

旅遊需要平和的心態

“有很多旅行探險家和徐霞客一樣,開始旅行的目的都是很單純的,但到了一定階段,對旅遊的認識就發生了變化,於是,旅遊有了更高的定位。就像是由普通的旅遊轉向休閒遊、度假遊一樣。”著名的漂流探險家馮春這樣告訴記者。

“第三屆中國當代徐霞客”榮譽獲得者馮春表示,自己當初開始漂流的目的也非常單純,就是爲了趕在美國人之前漂流自己的母親河長江,“1986年的長江漂流是非常偶然的事情,是受歷史背景所影響,但就是那麼一次影響,我們共同漂流的人一直走到今天,很多人都因爲漂流,加強了對保護母親河的認識,開始全身心投入環保的行列。”

設立中國國家旅遊日,在馮春看來,充分表現了國家對旅遊的重視,有了更高的定位,旅遊走向休閒遊、度假遊,那麼探險也會成爲一種選擇。他表示,目前不管是休閒遊還是探險遊都有了很好的羣衆基礎,在旅遊的設備和裝備上都已經能夠與國際接軌,但由於缺乏有效的組織正確引導遊客保護自己,每年都還有很多遊客在旅途中發生事故。景區的公安、武警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營救遊客,這也是一種浪費。

旅遊的品質也取決於遊客的心態,休閒旅遊已能被我國一般的中等收入階層和一部分工薪階層所接受,不僅青年人接受,老年人也接受,其客源市場呈現出大衆化和多元化的趨向。但不管是哪個年齡階段的出遊,馮春坦言,遊客一定要有平和的心態。“我們應在旅遊過程中尋求快樂,而不是遇到危險,要引起別人的關注。有人認爲出去不遇到點危險就不吸引眼球,我們應該倡導健康的發展平平安安的出遊。”

馮春認爲,遊客在出發之前應該做好各方面準備,包括組織上的準備,個人意志力的準備,旅遊裝備的準備。一個活動沒有一個人受傷,沒有出現一點事故,這纔是最成功的,媒體也應該往這方面引導。

休閒旅遊要依託規範的市場

設立國家旅遊日,是我國旅遊產業逐漸成熟的標誌,旅遊業內資深人士鄭先生告訴記者,國際上有世界旅遊日,這個節日給旅遊宣傳提供了機會,引起了人們對旅遊的重視,促進各國在旅遊領域的合作。

雖然和國際上的交流日益增多,但鄭先生深刻感受到中國人的旅遊習慣與西方人相比仍存在很大差別,“這些差別不完全是市場性的,還有一些是政治性、社會性的問題。”比如中國人赴歐洲旅遊,比較多的是團隊遊,因爲這樣可以很便利的辦到團體簽證,而如果要個人遊或自駕遊,就需要拿到個別簽證,這是比較難的。

“咱們國內與國外有較大不同的是遊客計劃出遊的習慣。國外經常是在3個月前就把3個月後要去的地點給定了,環環相扣,定了之後他就把預付定金也付了。但咱們國家遊客還沒到這樣的消費習慣。”在鄭先生看來,旅遊市場在不斷成熟的同時,還要培養旅遊消費的習慣,國內遊客至少可以在行程上多樣化,提早做出行計劃。

公務員張曉磊是一名旅遊愛好者,他認爲,休閒旅遊的發展首先要有一個規範的市場。對此,他提出建議,相關部門應該加大對旅遊景點的管理,下大力氣整治旅遊景點周邊坑害旅遊者的黑旅館、黑商鋪、黑導遊,一經投訴,即實行重罰。或者建立國家級的在線曝光臺,某個景點如有坑害消費者的事件發生,經查屬實,在線曝光,督促當地政府加強旅遊景點的管理。

張曉磊表示,加入自助遊團隊旅遊已經成爲我國很多年輕人出門旅遊的主要方式,但是由於國家尚未對此種旅行方式進行專門的立法和規範,導致發生事故後,參團人員維權困難。去年5月3日,北京驢友“祥瑞”組織的一自助遊團隊乘坐的大客車在返京途中行至山西境內時,與一輛大貨車發生碰撞。事故造成3名驢友當場死亡、一名驢友重傷,而這名重傷者在隨後的搶救過程中死亡。事故還造成30多名驢友受傷。而在這些事故的處理中,由於驢友不是參加的正規的旅行團,只能以交通事故的緣由,向肇事司機索賠,而無法追究組團者的責任。他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加強引導和管理,規範自助遊團隊出行中領隊和團員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關係。(記者 陶濤 實習生 於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