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失智嗎?牛津研究找出11「關鍵風險因子」助自救

英國牛津大學最新研究從28項失智症風險因子之中找出最關鍵的11項製成評分工具,有助及早識別高風險者。(示意圖/Shutterstock)

步入中年,不能不考慮老後失智風險。世衛統計全球失智症患者逾5500萬人,每年激增近1000萬例,2050年恐達1.53億人。英國牛津大學追蹤近22.5萬人14年,從失智症風險因子之中找出預測力最強的11項納入新開發的風險評分工具,準確度更高,高風險者可及早因應降低罹病率,有助預防40%病例發生。

英國《電訊報》、《衛報》與美國《財星》等媒體報導,牛津大學最新研究從28項已知失智風險因子篩出最有力的11項關鍵預測因子:年齡60歲以上、教育程度低、糖尿病史、憂鬱症病史、中風病史、父母失智症病史、經濟弱勢、高血壓、高膽固醇、獨居、性別爲男性。11項因子多與生活方式有關,中年人改變某些行爲習慣如戒菸、減肥、減少飲酒量、治療高血壓等,可預防40%失智症病例。

牛津團隊檢視英國人體生物資料庫(UK Biobank)、「白廳二期」(Whitehall II)2項大型長期研究數據,參與者年齡50歲至73歲,前者22萬762人、均齡60歲,協助「英國人體生物資料庫失智症風險評分」(UKBDRS)工具開發;後者2934人協助驗證,均齡57歲。

研究團隊也檢視參與者是否有特定基因APOE e4,這是已知失智風險因子,UK Biobank與「白廳二期」各15萬7090人、2315人帶此基因。UKBDRS併入APOE因子稱爲UKBDRS-APOE工具,追蹤14年間兩研究各3813人(2%)、93人(3%)患失智症。

先前澳洲、芬蘭、英國已各開發一種廣泛使用的風險評分表。牛津研究指,UKBDRS-APOE準確度最高,UKBDRS緊追在後,單以年齡評估名列第三,其次纔是現行3種評分工具。

研究論文主要作者、牛津精神病學系博士後研究員帕特爾(Raihaan Patel)指,UKBDRS-APOE具明顯優勢,可當作初步簡易篩查工具,讓高風險者優先進一步檢查。共同作者、牛津精神病學系副教授蘇里(Sana Suri)說,評分呈現的是機率,不代表確定罹病,11因子重要程度各異,部分可由改變生活方式或治療讓風險降低,「年長、APOE風險最大,但糖尿病、憂鬱症、高血壓等可變因素也是關鍵,比如,這些疾病患者失智風險比沒有這些疾病的同齡者高3倍」。

研究成果24日登上期刊《英國醫學期刊-心理健康》(BMJ Mental 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