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更多天使

洛杉基

晚上打開電視,無論轉到那一臺, 除了報導洪案,還是洪案。 不看電視,上網好了,結果網站除了討論洪案,還是洪案。

好不容易在T臺看到一個非政論性的節目<看板人物>,主持人訪問一位十分年輕的傳奇性人物--沈芯菱。她的動人故事就像大熱天吹來的一陣涼風、乾涸口中滴入的甘露、怒海中出現的林默娘,讓人感動到皮膚起雞皮疙瘩。

相對於那些不斷追求物慾滿足的小女生,同樣也是花樣年華的正妹沈芯菱,她把所有的精力心思,放在幫助老農行銷農產品、幫助各地弱勢學童爭取受教權。她在過去十年間投入五百萬來設立教學網站、幫助弱勢學生。她身體力行,深入社會最底層,從不唱高調,也不會去向別人伸手募款。她最令人感動的一句話就是: 「年輕人不要只懂得手心向上。」正在就讀臺大新研所的她,非常清楚她的人生方向,既不猶豫也不用徬徨。她用雙腳走遍臺灣土地,她用雙手呵護住在這塊土地上的所有同胞。說實在的,她比我所認識的所有臺灣政客都還更愛臺灣!

更令人感慨的是,同樣是爲弱勢爭取權益的許多所謂的社運人士,包括她清華母校人文社會系的陳X廷,卻選擇與她走完全不同的路。永遠是配合反對黨而站在執政黨對立面,去做所謂的抗爭;他們所保護支持的那些少數羣體,既不是農民也不是被欺凌的弱勢,有些甚至還是既得利益者

一向單純的大學生參與社會運動固然可喜,但是令人擔憂的是他們容易被老奸巨猾的政客與財團利用。如果他們也能像沈芯菱一樣,把愛心獻給更需要照顧的弱勢團體,投入精力與時間讓這個社會更加和諧,讓人與人之間少些仇恨、少點對抗、多些諒解,這個社會將會因爲這些大學生的投入而變得更美好。

在這個社會陷入洪案、核四廢軍審等口水大戰之際,除了沈芯菱之外,最近我們又看到另一位可愛的正妹李蕙如在臺北車站幫一位盲眼老婦叫賣報紙。就像寒冬中從雲端中透出的一線溫暖的陽光,她們證明了臺灣這個社會依然可愛。

我們需要更多像沈芯菱、李蕙如一樣的年輕天使站出來,用愛心來融解人際間的冷漠、用將心比心的方式化解彼此的誤解、用關懷來彌合被政客撕裂的巨大傷口

作者洛杉基 (Rocky),博,臺北市人,自由作家。如蒙轉載、剪貼,需事先徵求作者同意。ET論壇歡迎網友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