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客降臨 桃花水母現廬山西海

廬山西海水質好。(圖:許南平

近距離觀察桃花水母。(圖:許南平)

桃花水母形似桃花。(圖:許南平)

江西廬山西海風景區近日頻現桃花水母。廬山西海明珠島主陳國清興奮地稱,往年在8月前後出現的桃花水母,今年端午節一過就看到了,非常多,有時從湖裡打一桶水都能撈上來,這意味着廬山西海水質越來越好。

在廬山西海,關於桃花水母有一個美麗傳說。西海之濱,有一座叫桃花尖山峰,曾經發現6億多年前的水母化石。據當地明清時期縣誌記載和久遠的民間傳說,天上有一位美麗的桃花仙女,她違反天規愛上西海村民黃荊,被點化成一座山峰「桃花尖」。據傳桃花水母即爲桃花仙女的眼淚幻化而成。

數億年曆史 比恐龍古老

桃花水母比恐龍還要古老,生存年代可追溯到數億年前,是地球上一種最原始、最低等的無脊椎腔腸動物,被喻爲生物進化研究活化石。同時由於這種生物對環境敏感性以及其生存環境的破壞,使其被列爲世界級瀕危物種。世界上公認的桃花水母有效種爲3種,即索氏桃花水母、伊氏桃花水母和中華桃花水母。

區別於我們通常認知的生活海洋裡的水母,桃花水母通常是生活在淡水環境中的。早在明朝萬曆年間的《歸州志》中就有記錄,當時稱之爲「桃花魚」,現代的桃花水母名稱應該是傳承自此。之所以叫桃花魚,可能來源樸素的觀察,一是當時觀察到水母體出現多處於桃花開時候;二是大量水母體彷彿桃花花瓣飄蕩在水中

漂浮水面如桃花瓣

廬山西海是中國最大的桃花水母衍生地,這裡每年兩次出現桃花水母,初現在清明前後,桃花盛開之期;再現在七夕前後,夏蟬清鳴之時。10月底或11月初後,桃花水母羣體數量將迅速下降,此後便銷聲匿跡。

桃花水母最大也就是兩釐米左右,通體透明呈白色生長溫帶淡水中,在水中游動,宛若漂浮在水面的桃花花瓣,遊動姿態非常優美。桃花水母通常有兩個狀態,一個是水螅體,幾毫米,肉色的,可能附著於水生植物、石頭物體上,很難觀察到;另一個是水母體,就是更容易被觀察到的「降落傘」,大小從幾毫米到一兩釐米不等。

桃花水母一般很難見到,要想大量出現更是難上加難,在江西廬山西海常年出現的現象十分罕見。它對生態環境要求極高,非超一級水質不肯現身,廬山西海也因此成爲了桃花水母的最佳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