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T+A的狂熱 臺股天蠶再變

鴻海大陸投資主力艦FII快速通過中國審覈即將掛牌,預計將吸引國內外龐大資金卡位,接下來可望有更多臺資企業在陸掛牌,金管會千方百計要將資金留在臺灣,對股市將更加做多,業績成長的中小股及高息族羣將有表現機會,配合去年獲利及前二月營收公佈,可做爲篩選標準。

【文/方亞申

臺灣第一大出口企業鴻海轉投資大陸主體企業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將在對岸掛牌,營收王公司離臺在陸掛牌,這是非常重大的代志!鴻海在大陸持有八五%的超級子公司FII,從一月底鴻海召開臨時股東會計劃在大陸掛牌後,中國相關單位審議速度破天荒的快,未來一個月內可望正式掛牌,預計總市值將超過目前中國電子股已掛牌最高的三六零及海康威視的三千餘億人民幣市場傳出未來總市值將達五千~六千億人民幣,刺激臺灣鴻海股價從底部快速拉昇,股價從九○元以下拉昇至九五元以上,這是除了臺積電以外這次帶領檯股重返一萬一千點的主要功臣。

鴻海集團總市值將暴增

鴻海及臺積電上漲,威力十足,尤其是美國股市包括費城半導體以及Nasdaq皆已創歷史新高,道瓊以及標普這次較殿後,市場主要焦點在微軟、美光、Netflix、蘋果、亞馬遜、谷歌、應用材料、Lumentum、英特爾等股價率先創新高帶領,下次影響市場較大的變數將是在聯準會三月二十二日開會。臺股這次反彈已填補第二個跳空缺口,指數重返一萬一千點,距離一月份高點一一二七○高點不遠,算是全球股市前段班,而且外資並未大買,今年以來還是賣超,顯見內資迴流的威力,最重要是政府也做多,只要美國股市未連續大跌,臺股將持續個股表現,而現階段美國強勢股在於科技類股,相對臺灣電子股將較受青睞。

這次鴻海大陸公司FII即將在當地掛牌,威力不容小覷,鴻海持有FII八五%股權:FII是中國第一大出口企業,目前內地總市值最高的兩家掛牌電子股分別是三六零及海康威視,總市值都是介於三三○○~三四○○億人民幣,一般預估以FII是全球最大電子代工廠,掛牌後總市值上看六千億人民幣,至少超過五千億人民幣。若以五千億人民幣計算,相當於二.四兆臺幣,比臺灣母公司目前總市值約一.六六兆還多,而鴻海持有FII的價值將高達二.○四兆臺幣,相當於鴻海此部分每股就有一一七元價值。而經由FII掛牌,鴻海集團總市值,包括香港富智康及日本的夏普,將從大約二.二兆臺幣暴增至四.六兆左右,在臺灣將超過臺塑四寶、僅次於臺積電。

而爲何看好FII掛牌行情?這次中國火速通過鴻海子公司FII的A股上市案,寫下很多第一,打破歷來紀錄。首先是從送件到獲得大陸證監會通過,僅花三六天(其間還有農曆年假)是歷來申請A股掛牌企業中通過審覈速度最快;其次是FII將是鴻海集團第一個在大陸掛牌的子公司;第三是FII掛牌後,市值有望突破五千億人民幣(約二.四兆臺幣),居鴻海集團旗下企業第一;再來,其市值也可望是中國A股的科技股市值之冠。中國審查幾乎是一路開綠燈,也不管FII成立未滿三年條件,財報內容充滿爭議等等,相較於去年上市的陸企IPO平均耗時一年三個月,富士康創下陸股有史以來上市速度最快的紀錄。大陸媒體紛紛以「插隊保送」、「光速IPO」等形容詞,描述FII這次登陸A股的特殊之處。業界人士研判,FII原本最快於四月初於A股掛牌,在大陸官方協助下,作業程序不斷加速,最快可能月底就掛牌。市場認爲,大陸此舉是積極籠絡臺商優質公司。

臺灣資本市場面臨挑戰

當然以FII經驗,對於其他臺商極具吸引力,畢竟中國市場PE動輒以三○倍起跳,五、六○倍也習以爲常,相較臺灣二○倍就算高,有機會有能力者未來當然以對岸掛牌爲優先,而FII是繼亞翔之後,第二家臺灣上市公司以「T+A」(臺股+A股)模式,成功分拆大陸子公司在A股上市,FII登陸A股對臺灣資本市場可能造成的效應仍不容小覷。目前臺灣近一千六百家上市櫃公司中,近八成在大陸有投資。這些企業未來只要在大陸有再投資需求,循亞翔與FII的「T+A」模式,在大陸就地融資,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未來會有越來越多臺灣上市公司爭取登陸A股。包括南僑、臻鼎KY等子公司都已有申請動作,臺灣相對容易被邊緣化。過去外資投資新興市場科技股都以臺灣爲優先,未來恐怕就不是如此,臺灣資本市場面對的挑戰,恐怕不只是如何留住企業的問題。

FII走綠色通道快速上市,主要與中國證監會開放對新科技領域的「獨角獸」(指估值在十億美元以上的初創企業)公司上市有關,FII做爲領頭羊,將是隻準成功、不準失敗,而未來大陸資本市場將優先對符合條件的新經濟企業提供融資。此外,二月二十八日在美退市逾兩年的三六零成功迴歸A股。大陸企業境外上市迴歸A股話題,是今年大陸兩會的關注焦點之一,百度公司董事長李彥宏近日受訪時,表達強烈迴歸A股意願。李彥宏表示,百度從上市到現在股價漲了一百倍,沒在A股上市,是大陸投資人的損失,百度非常希望能夠迴歸A股。此外,以小米美團爲代表的另一批高科技企業也在摩拳擦掌,尋找更合適的上市地。大陸監管單位已對券商作出指導,生物科技雲端運算、人工智慧、高端製造業四個行業,若有「獨角獸」,立即向發行部門報告,符合相關規定者,可以實施「即報即審」。未來還有在美國及其他地區掛牌的阿里、京東攜程、微博、網易以及香港上市的騰訊、舜宇光學都可能陸續回中國發行CDR。(全文未完)

全文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978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