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主黨議員與民衆黨交流 樑翊婷:中間會不會是民粹的選擇?

香港民主黨議員拜訪民衆黨。(圖/記者楊亞璇攝,下同)

記者楊亞璇/臺北報導

民衆黨秘書長張哲揚與立委候選人何景榮9日下午與多名香港民主黨議員進行交流會談,香港民主黨議員樑翊婷對於民衆黨的中間路線表示疑惑,她認爲,統獨問題最後要有一個選擇,「這個中間(路線)會不會是比較民粹一點的選擇呢?」

樑翊婷在對談中詢問,民衆黨自稱不藍也不綠,香港有一些政黨也會說自己是中間路線,不是泛民也不是建制派,但是最後他們都是親中的建制派。

張哲揚迴應,這次選舉有19個政黨搶攻政黨票,選局是兩大黨小黨,小黨互打,小黨都是大黨側翼,像是綠黨,民衆黨現在是第三黨,當然希望能夠執政,但是民進黨剛開始說因爲國民黨不好,人民給民進黨機會,但是看起來差不多,不管怎麼樣,每個世代都有每個世代的問題跟解決方法,國民黨都是老先生,民進黨都是派系,「如果在香港的話,我想各位今天不會在這裡」。

張哲揚說,要莫忘初衷,有一些年輕人選上之後,政府就弄一個委託研究案5000萬給他,他拿到5000萬之後,發現比選舉還好賺,呼籲「各位都很年輕,今天是因爲環境上讓你有機會,千萬不要忘了初衷」。

樑翊婷事後受訪表示,她知道臺灣跟香港情況有點不一樣,但她有疑問是,第三條路線定位是很難的,因爲最終可能都是有選擇,譬如在香港出現小的政黨出來,他們都會說他們走第三條路線,但是可能其實最後發現都是親中的比較多,小黨可能容納不同聲音的,若主席是親中的,但是其他人比較偏民主派的,在香港反送中最後,選擇退黨,「所以我有一個疑問,第三條路線是不是真的可行呢?」

「所以秘書長這樣說的話,可能要看選舉結果」,樑翊婷認爲,可能統獨問題最後也要有一個選擇,「這個中間會不會是比較民粹一點的選擇呢?」她補充說,她是用香港的例子來看,也知道臺灣的情況會不一樣。

樑翊婷指出,這次來臺聯繫到民進黨、國民黨、民衆黨、時代力量參訪,主要是想知道選舉怎麼舉行,這次臺灣選舉跟香港關係很密切,希望臺灣跟大陸的關係有比較清楚的選擇,跟大陸關係清晰一點,不可以有太親密的交往,因爲最後可能會影響到臺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