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會中南海

文接B14版)

單平常」。「這裡像是任何低階官員的住所。」轎車直駛至正門之前,眼前看不到任何特殊的安全措施。事實上,毛和所有上層領導人身旁隨時都有警衛嚴密保護。

尼克森一行人穿過走廊,其中擺着一張乒乓球桌毛澤東保健醫生向他們招手示意,引領他們到毛的書齋。當時毛的保健醫生爲避免毛再度失去耐性,而到門外焦急地等待。只有中方攝影師從旁記錄了尼克森與毛澤東首度會面的歷史一刻。毛澤東在貌美的年輕助手攙扶之下,走向尼克森。毛澤東用雙手握住尼克森的手好一會兒,親切表達歡迎之意。攝影師也確實捕抓到這握手的一刻。

另一張照片顯示,這一羣人就坐在毛澤東汗牛充棟的藏書前,地板上擺着瓷制痰盂,這至今仍是中國辦公室裡的標準陳設品。周恩來與季辛吉專注地坐在半圓形位置的兩側,因這兩位巨人的身影而黯然失色。照片上雖未顯示,不過還有一個人就坐在季辛吉身旁。溫斯頓羅德在國家安全會議中職司中國事務,曾陪同季辛吉先前的中國之行。季辛吉單單帶着溫斯頓.羅德見證這場歷史性會晤,作爲對他焚膏繼晷工作的回報,溫斯頓.羅德是如此認爲的。既然連季辛吉也認爲帶着低階官員而不是國務卿有些唐突,他就索性要求中方將照片上溫斯頓.羅德的畫面剪掉。

"

爲了防止討論的內容走漏給媒體或其他美國政府部門,會談時只安排中方傳譯員。照片中除周恩來之外,在場還有一位端莊的女性唐聞生。她是毛的傳譯員,能夠清楚表達毛那含糊不清、帶有濃濃湖南口音的說話意思。她也是能讓毛傾耳相聽的舞伴。唐聞生就是美國人所熟悉的「Nancy」,這個名字是她孩提時代布魯克林區(Brooklyn)所取的。毛澤東滿臉笑意地背靠着沙發坐在中央,表情看來氣定神閒。在毛的左手方,神情專注的尼克森屈身向前。

"

這場對話原訂進行十五分鐘,卻持續進行了一個多小時。對話氣氛融洽,時而語帶詼諧。毛說話困難,說起話來粗澀、猝然冒出。美國人猜測毛是患了中風。談到一半,毛突然伸出手來,握起尼克森的手約一分鐘,尼克森滿心愉快。「這是動人的時刻」,尼克森在日記裡寫道。尼克森先是恭維毛澤東的好學不倦作爲開場白:「主席真是飽讀詩書。」尼克森表達對毛文章、詩作的推崇。「我那些文章不算什麼」,毛說。「我寫的東西不足爲訓。」(不過,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出版了收錄毛金科玉律的上百萬毛選,甚至更多的小紅書。)尼克森堅稱:「毛主席的文章推動了中國,改變了世界。」毛則謙辭說:「我能改變的只是北京附近幾個地方。」季辛吉認爲這一席話,「無非只是想要博取同情。」毛擔心中國正滑向官僚政治老路?「年邁的主席抱怨,命運如此殘酷竟嘲笑他一生奮鬥的苦難和意義。」

至於尼克森的著作,毛親切地提到,「你那本《六大危機》(The Six Crises)寫得不錯啊。」對尼克森本人,毛說道,「在你選舉時我是投你一票的」,然後接着說,「我喜歡右派。」一七九三年,乾隆皇帝外夷來貢,透過馬嘎爾尼勳爵(Lord Macartney)帶信給英王喬治三世(George Ⅲ),回覆大英帝國提出雙方建立外交與貿易關係的請求:「朕批閱表文詞意肫懇,其見爾國王恭順之誠,深爲嘉納。」乾隆甚至還進一步教誨喬治三世何謂天朝體制。兩百年後,尼克森抱怨美國人支持巴基斯坦近來與印度作戰,而讓共和黨付出政治代價,毛澤東三言兩語就把這議題打發掉:「容我建議,只是建議,你可不可以少做點簡報呢?」毛澤東提醒尼克森民主黨可能再度執政,他或許是在暗示他的處境要強過尼克森總統

爲了眼前這一刻,尼克森可做足功課、有備而來,他使出渾身解數也要以中、美兩國關係和國際局勢作爲討論的話題,但毛卻總是顧左右而言他。「這些問題不是在這裡討論的問題。應該與總理討論。我們討論哲學問題。」尼克森又有意把話題引向朝鮮半島、越南、臺灣等左右中美關係的議題,毛則給了軟釘子:「你講的那些煩人的問題,我沒有多大興趣。」對於臺灣,毛僅僅提到蔣介石「我們共同的老朋友」,不贊成他與尼克森的會晤。但毛還是提到中國人關心的議題。他尖銳地向尼克森說,「貴國打算撤出若干部隊回國,我國也沒有派兵海外。」

這兩個人還一同挖苦季辛吉。毛問道,「那請他(指季辛吉)擔任今天的主角人如何?」這位哲學博士(尼克森插嘴說季辛吉是「有腦筋的博士」。)應該準備好要討論哲學問題。「我們不能唱獨腳戲。如果不讓季辛吉博士講講話那可不成。你訪中國訪出名了。」季辛吉回答說這是總統定好大方向,尼克森直誇季辛吉「真是個聰明的幕僚」,此言一出,引來毛、周得一陣笑聲。尼克森進一步說道,季辛吉是唯一一個密訪巴黎的人,而到北京的那一次,大概只有兩三個漂亮的姑娘知道。季辛吉答說他是利用姑娘做掩護,這個話題引起毛澤東的興趣:「所以你(指尼克森)的姑娘也經常派上用場囉?」毛幾度問季辛吉的意見,不過,這事難道重要嗎?毛會不會以同等態度來對待他的部屬周恩來?或許,這只不過是毛澤東打斷尼克森談話的狡猾方法?

根據溫斯頓.羅德的記載,這也是到目前爲止唯一公諸於世的記載,會談中對臺灣和蘇聯的棘手問題只是匆匆一筆帶過。整個談話內容,李醫生躲在幃幔之後聽得一清二楚,他注意到毛說臺灣問題仍懸而未決。同時,根據李醫生的說法,毛警告美國人中國的媒體仍不斷撰文大肆攻訐美國,而他也預期美國方面會對中國以牙還牙。兩國人民要結交友好,恐將煞費時間。

一小時過去了,周恩來看看手錶,尼克森把握這最後的機會與毛談論重大議題。尼克森說,無論是中國或者美國,都無意稱霸世界,或者染指對方的領土。「因此,仍可找到共同點建構一個世界架構,雙方均可按照自己的方式,在自己的路線上發展自己。」尼克森尖銳地附帶說道,至於「其他國家」是否可以做到如此,他就沒有把握了。

結束會談之前,尼克森又趕緊講幾句感性的話。他說,毛冒了極大的風險邀請他訪問中國。對美國人而言,這也是很困難的決定。主席是一個從不錯過機會的人。誠如毛自己所寫的,「掌握時機,只爭朝夕。」尼克森要讓毛知道他是個言而有信的人,不僅如此,「以後你會知道,我從不吹牛,說些我做不到的事,我總是做的比說的多。」毛指着季辛吉,不明究裡地重複說道,「掌握時機,只爭朝夕。」毛承認,這的確是真的,而他自己總是誇口說要打倒反動勢力,建立社會主義,不過,他倒希望尼克森不是在打倒之列。我說的最後一段話同樣令人費解:「雙方能夠好好交談就不錯了,即使未達成任何協議也無所謂,因爲持續對峙對我們有何好處?若我們第一次失敗,就會有人說,爲什麼我們無法一次就成功?唯一的理由是我們路子走錯了,要是我們第二次成功了,他們就沒有話說了。」

(本文選自《只爭朝夕──當尼克森遇上毛澤東》,瑪格利特.麥克米蘭着,溫洽溢譯,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