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乾祥專欄-牛年股市的變與不變

2021年牛年股市新春紅盤加權指數再創16,517點的歷史新高,牛年股市資金充沛,臺灣科技股尤其是半導體產業成長趨勢不變,在基本面長線趨勢仍偏多的架構下,臺股不至於會出現尖頭反轉風險。不過在股價累積漲幅已高,個股整體市場評價水準改變,加上技術面長線乖離過大、量價與指標背離及籌碼面散戶比重拉高等因素預期臺股在萬六以上點位,陸續出現類似上個月的短期千點快速修正的來回波動頻率將會增加,操作難度將會逐漸提升。

觀察過去一個月全球重大事件,歸納四項重點如下:首先是歐美各國新冠疫苗陸續開始接種,新冠疫情也逐漸得到控制,全球新增確診人數由元月份的每日逾八十萬人高峰,到這個星期已降至每日新增三十萬人,雖然部分地區的疫情仍舊嚴峻,也還有病毒變異的風險,不過整體來看已經往好的方向發展。

其次是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就任,弱勢美元不再,美元指數由1月初的89低點近期已回到91上下,美元不再走弱。而拜登重視基礎建設的政策,也預期將擴大財政支出連帶美國十年期公債利率也一度攀升突破1.3%,資金面開始出現微妙的變化。

第三是全球晶片供應短缺,在科技大廠衝刺5G及各種智慧聯網科技應用商品,對先進製程晶片需求孔急,而原本受疫情衝擊的汽車產業自谷底復甦,卻發現已無車用晶片產能提供,國際市場預測機構IHS Markit預測全球車用晶片缺貨危機,可能延續到第三季。

最後是市場氣氛的樂觀,隨着疫苗施打進度,市場對於景氣復甦的期待也更加確立,過去這一週不管是臺股、美股還是亞股都出現頻創新高的牛氣沖天走勢。臺股集中市場市值更是由去年3月的不到30兆元規模,到這個星期已經來到50兆元的關卡,從證券交易所的資料來看,1月份集中市場本益比已經來到23倍。

從上述四項重大事件可以發現,牛年股市臺股的基本面不管是外在環境的經濟成長與疫情改善,或是科技產業供需成長趨勢的利多因子都如我們之前的預測,沒有改變。IMF預測今年全球GDP成長率將達到5.5%,行政院國發會也預估臺灣今年出口、投資、消費將帶動經濟穩健成長,經濟成長率可望突破4%。臺灣的電子科技產業尤其是半導體零組件產業,受惠於電動車及5G兩大產業的需求升溫,今年仍將延續成長趨勢。所以不管是在經濟面或產業面上,目前在媒體上幾乎看到的都是對股市有利的正面訊息

然而,影響股市的還有另兩個重要因素資金面與市場面,便是現階段投資人必須密切注意的重點。在資金面部分,2020年歐、美、日三大央行大舉寬鬆貨幣,三大央行資產合計總額快速增加至逾21兆美元規模,較2019年底大幅增加超過四成。隨着景氣復甦,美元回穩,雖然市場資金的寬鬆局面目前雖然還沒有看到改變,不過投資人仍需密切觀察美國債券市場殖利率回升狀況及下半年的Fed貨幣政策方向。

在市場面部分,臺股去年新開戶人數大增,交易人數更成長至歷年新高438萬人,市場人氣熱絡,近兩個月份散戶交易比重達到65~67%,臺股市值與廣義貨幣供給M2的比率也來到十年來的高點,已有過熱的跡象。加上這波加權指數突破萬六關卡後,年線乖離率超過三成,高檔量價及技術指標也都有背離疑慮。1月下旬到2月份新春紅盤兩個星期的時間就快速出現上下千點的來回波動,顯示市場的波動風險已在逐漸增加。

面對臺股牛年基本面偏多發展的不變,在資金面出現反轉訊號前,臺股應仍有再向上挑戰高點機會。只不過個股與市場的評價已被拉高,潛在的獲利空間亦逐漸壓縮,技術面修正的波動幅度預期將會加大。從盤面結構來看,先前領先回檔的傳產股快速回探季線半年線位置後,近期也展開快速彈升,而原本強勢領漲的電子族羣則是呈現沿月線輪動震盪走揚,操作上掌握類股輪動的節奏,分批進場,適時停利會是較佳的交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