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金河解讀中芯國際財報 相比聯電仍有很大差距

財信傳媒董事長金河。(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姚惠茹臺北報導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今(7)日在臉書以「中芯國際的一張財報爲題發文,提到中芯上季純利增1.9倍的標題引發自己的注意,原來雖然華爲已不能從中芯拉貨,但中芯的業外收益大過本業很多,尤其是匯兌和投資收益,但比較聯電財報仍覺得雙方有很大的差距

謝金河臉書全文:去年在美中科技冷戰中一直扮演重要角色的中芯國際,這兩天公告去年第4季季報,我看香港報紙上的標題寫着:中芯上季純利增1.9倍!這個標題引發我的注意。照理說去年9月15日華爲已不能從中芯拉貨,中芯的先進製程也受到限制,中芯的浄利如何大增1.9倍?

原來營業外的收益大過本業很多,中芯第4季營收9.81億美元,按年成長16.9%,浄利2.57億美元,成長189.7%,純粹從這兩個數字來看,中芯國際表現可圈可點,不過再細看,中芯的營業利益1725萬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14.4%,那麼中芯的淨利潤從哪裡來?

這其中有兩大項,一是外幣匯兌收益達2605萬美元,成長500%,去年第4季人民幣及新臺幣都大幅升值,像聯電第4季本業獲利就比第3季少15億左右,中芯國際匯兌收益約臺幣7.29億元,這實在太厲害了;二是從權益法認列的投資收益1.32億美元,單是這一項增加10倍,這個項目包含哪些?還有待細查

中芯公告的付運晶圓(約當8吋)141.6萬片,成長5.7%,不過這當中,受到黑名單衝擊,中芯在14/28奈米的貢獻度從去年第3季的14.6%降至5%,這已看出美國製裁讓中芯先進製程受挫,還有一個是毛利率,中芯第4季毛利率18%,按年下跌5.8%,和臺積電的54%,聯電的23.9%,或世界先進的33.97%,仍有很大的差距。

第4季季報也顯示,聯電營收452.96億元,約16.17億美元,已超越Globalfoundry,成爲全球第三大晶代工廠,聯電的晶圓付運2293萬片,產能利用率已達99%,比去年同期的2042萬片,成長12.29%,聯電的毛利率從2019年第1季11.4%拉昇至第4季的23.9%,今年若能再往上拉高,聯電的競爭力還有再往上爬的機會,如果拿聯電比中芯,雙方還有很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