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平安」系列報導2/閩粵客文化「蛋黃區」 臺灣第一「私人建街」永靖街及永安宮

永靖地方信仰中心永安宮內供奉三山國王。(圖/記者唐詠絮攝)

記者唐詠絮/彰化報導

永靖公所民政課長陳鴻偉,他說永靖就是臺灣客家文化的「蛋黃區」,要了解先民的歷史,從無到有的過程,來一趟永靖做文化深度之旅,便可以瞭解當年祖先從披荊斬棘,安居到繁華的一面,除了鄉內24村宮廟沿革外,與民衆生活起居息息相關的重要的,就屬魏家成美公堂,保留有最完整的百年常民文化記載。

▲永靖街爲全臺第一條由私人建街。(圖/記者唐詠絮攝)

翻開永靖鄉的歷史,一頁頁敘述的是早年客家漢人進入墾大武郡西保約100後,以廣東饒平客家人爲主,發起興建新街市集之議,於清嘉慶16年間,在關帝廳莊前購置田地建立新街市,成爲臺灣地區最早自力規劃建街之地區,並蒙當時彰化縣知縣楊桂森以「閩粵和平相處,永久平靖」,將永靖定名爲「永靖」街,更是全臺第一私人建街的封號,而現在看到的瑚璉路,雖然現代建築林立,但從永安宮旁的今日書局附近及魏家的舊宅則仍看到當年永靖街仔老舊建築的風貌,而「謝平安」更是鄉內的不可或缺的重頭戲

▲永靖街上魏家舊宅打造成爲綠化休憩道。(圖/記者唐詠絮攝)

特別一提的是,永安宮大約跟永靖建街差不多時間落成,建廟歷史約有200多年,廟宇融合廣東客家及閩南的建築風格,正殿及拜亭均爲土墼壁造加蓋紅薄仔瓦約有70坪之大,後來拜亭受於同治年間載潮春亂徙焚燬損壞,其餘均維持早期的廟宇主體架構。採2殿2廊口字型合院建築,屋頂以三川燕尾方式呈現;前門爲三川殿開間,左右兩側之木雕格門彩繪螭虎團爐吉祥圖案、正殿前柱單龍盤柱三通五瓜大七架、獅座等,均是日據大正14年(1925年)重修時,所完成之佳作。

▲永安宮符令上仍有永保72莊的印記。(圖/記者唐詠絮攝)

左側設有偏殿韓文公祠,供奉文昌帝君魁星爺及華陀等神尊,神龕兩側木雕楹聯寫着:「文理成章聖城,公平正直入賢關」;系沿襲大陸廣東潮州之信仰習慣,爲一般三山國王廟宇所少見。入門對聯上書寫着「永保七十二聯莊年年清吉,安排三百 六日事事亨通」,從對聯當中都還依稀能看出過去七十二聯莊共同抵禦外侮的歷史以及先人冀求安 穩平順的生活,永安宮正是串聯鄉民團結齊心的重要指標。另外,在永安宮中的石碑或是香爐銘文 ,都不難發現,日治時期重修的時候,成美公堂魏尚瑩先生的大兒子魏蘊堂也參與其中,並付出了不少金錢與心力

▲永靖公所民政課長陳鴻偉手指永安宮內的這面紅磚牆就是200多年前建廟的歷史。(圖/記者唐詠絮攝)

「謝平安」系列報導1/睽違20年「永靖謝平安」 12/21歡迎來永靖作客

「謝平安」系列報導3/重現百年古宅原貌 一覽常民生活「成美公堂」

►我沒有遲到,是時間遲到了!

【其他新聞】

►快儲水!配合國道補強工程 南投市草屯部分地區11日停水15小時

►彰化6只浪狗脫肛口吐白沫3只死亡 浪愛志工泣訴:是誰這麼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