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順山談老梗 退休要「質」大於「量」

朝陽人壽總經理葉順山,從民國85年發展金屋概念商品,近來發現商品再人性化,都無法民衆老年退休生活更有品質,除非「心態」正確。

記者林潔玲臺北報導

朝陽人壽總經理葉順山,臺大數學系畢業精算師出身,從民國85年發展年金屋概念商品,近來發現商品再人性化,都無法讓民衆老年退休生活更有品質,除非「心態」正確,因此他也透過部落格「老梗」與大衆對話,分享從事保險業的心得,唯學會「亢龍有悔」的道理,退休生活才能質大於量。

葉順山在部落格中提到「亢龍有悔」,其廣義來看,他認爲,每個人的人生都可能走到這一步,不是隻有皇帝老闆專屬的,它可以說是指退休的人。『工作也很辛苦,早起、吃飯、塞車、上班、打卡、開會、應酬、加班、晚睡。還不懂得「亢龍有悔」享享清福,培養自己興趣嗜好,豈不慘哉?』

不論保單設計如何人性化,還是無法100%貼近民衆的需求,葉順山認爲,最困難的是「心靈問題。『十九世紀最可怕的病是肺病二十世紀威脅人的是癌症,不過二十一世紀的麻煩是精神病。─學者南懷瑾節自《列子臆說》)。』

葉順山說,近期看到南懷瑾的一番話頗有感觸也相當贊同,其實保險商品的背後也就是生老病死,但怎麼精算統計,對於「精神」問題的商品來說是統計的黑數,更尤其是到退休後所帶來的精神影響又會更加放大。

葉順山表示,社會未來將演變老人多於青壯年局面,而在退休後的生活大家也都有驚覺開始準備,在退休後「量」(錢)的問題應該已經有所準備,至於「質」(心態)的問題,卻是保險商品無法補給的,且明顯不足,因此希望透過部落格「老梗」與大衆對話,能讓民衆也能與自己對話。

葉順山更說,就算消費者退休金累積的再多,「心態」不對錢再多都會不對勁,要忙碌一輩子的人真正享受退休很難,但唯有及早開始做心理建設,未來生活纔會「質大於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