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陸聯合打造!杭州電子批發市場即將上線運營

創新政府產業互聯網平臺  打造數字食安生態圈

杭州電子批發市場即將上線運營

新冠肺炎疫情的催化下,如何激活數據要素新潛能,成爲政府部門及各行各業迎接數字時代的思考焦點。近日,記者從杭州市商務局獲悉,該局聯合新大陸科技集團打造的農產品電子批發平臺(下簡稱“農批平臺”)將上線運營。

據介紹,農批平臺是全國領先的以主體追溯爲核心的數字食安政府產業互聯網平臺,基於新大陸溯源公司深耕食品安全溯源行業近20年的經驗,以及在移動互聯網、電子支付、大數據等領域技術,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以輕資產運作的方式爲農產品交易提質增效”。作爲推進傳統農貿與數字化技術高度融合的典型案例,該平臺既能解決數據決策支撐問題,更爲高水平建設菜籃子”工程和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打下基礎。

激活數據要素 打通農產品供應鏈流通鏈條

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如何應用數字化手段,讓食安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逐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新大陸智能溯源公司經過多年探索,創新性提出“主體追溯”模式,打破傳統重資產、以物爲中心的追溯方式,首創性將身份識別、信息存儲、信息傳遞、安全溯源和移動支付等功能聚合於一張二維碼,以“人”爲節點進行追溯,實現追溯鏈條從源頭餐桌全覆蓋,該模式已在杭州、揚州等地試點落地。

基於“主體追溯”模式,在杭州這一數字經濟高地,農批平臺即將上線運營,杭州市商務局已正式在其官網公佈這一消息。作爲國內較早成型的政府產業互聯網平臺模式,將實現農產品供應鏈流通從線下交易向線上轉變。

新大陸溯源公司總經理盧景介紹,據調研,農產品批發市場是農貿果蔬重要流通場所,是連接城鄉產銷、滿足城鎮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徑。每年經由批發市場實現的農產品流通交易額爲3萬多億元,交易量約佔總量的80%。如此龐大的產業鏈條,因未進行合理規劃和管理,存在重複建設、同行惡性競爭、配套功能不齊全、監管難以實施等問題,加之各地區發展水平不均衡,在基礎設施建設、管理水平、信息化程度、服務功能等方面有着較大差別。

據杭州市商務局官方消息,農批平臺旨在以模式創新、技術創新解決上述痛點問題,搭建面向農產品生產加工源頭、採購經銷商、運輸服務商等多方的“電子農批雲”。該平臺具有無實體交易場所、純電子支付交易、免中間商等特點,實現產-銷-消無縫對接。在具體操作上,買賣雙方無需任何中間環節,通過手機app即可完成農產品上架展示、詢價比價、交易達成和在線支付等操作,極大地拓寬買賣雙方的售賣、採購渠道,精準匹配雙方需求,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讓百姓享受數字化紅利,真正做到“數據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構建基於“主體追溯”的數字食安運營平臺

記者從公開報道中獲悉,今年3月,新大陸溯源公司與中國飯店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打造銀杏鏈——飯店餐飲業食安供應鏈服務平臺。據報道,雙方的協議時間爲10年,新大陸將借勢中國飯店協會在餐飲行業強大的支持、監管和推動力,打造首個支持國家級食品安全追溯服務的供應鏈採購平臺,構建集合中國飯店協會、政府、採購方、供應方、銀行、物流六方共贏的供應鏈生態圈,重點提供飯店協會生態體系、供應鏈金融體系、食安溯源體系和集中採購網絡體系

下一步,農批平臺將與“銀杏鏈”系統對接,作爲供應方參與食安供應鏈生態圈建設。通過數據互通資源共享,相互賦能,打通產業鏈各環節,打造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型商品集散中心。基於此,農批平臺的協同作用也將進一步加強,打通農產品生產到餐飲、商超團餐採購等需求的全鏈條,讓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全生命週期均可監管、可查詢、可追溯,運用大數據技術,農業、商務、市場監管等相關政府主管部門實時獲取並分析數據,便捷實現線上監管,充分保障廣大消費者“舌尖安全”,提升治理效能。

由此,新大陸在數字食安領域的佈局已初見端倪:以“食品安全”爲入口,創新主體溯源,構建“銀杏鏈”、“電子批發市場”兩大數據應用平臺,打造服務政府治理的主體溯源“數字食安”城市平臺,從而實現對農產品貿易鏈條中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餐廳等經營主體的賦能。

在今年5月份結束的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新大陸以“以人爲中心,建設數字中國”爲主題參展。在數字食安領域的探索和實踐,可以看作新大陸落實該主題的戰略實踐。其創新的核心點在於“主體溯源碼”,與新大陸作爲國內唯一掌握二維碼核心解碼技術企業的研發能力密不可分。

盧景表示,“銀杏鏈”和農產品電子批發市場,是“主體追溯”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大陸將圍繞兩大系統,打造完整的產業鏈閉環,構建基於“主體追溯”的數字食安運營平臺,最終目標是助推國家食安數字治理體系及能力現代化,實現“治理餐桌污染從源頭抓起”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