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面臨宿命困局 反服貿只是引爆導火線?

太陽學運發生「千人攻佔行政院」,你覺得呢?

總計 49439 票。

▲反服貿運動讓許多對政治冷漠年輕人挺身而出。(圖/記者陳明仁攝)

記者劉康彥臺北報導

這次反服貿黑箱運動,能產生如此巨大動能,讓年輕人罷課、罷工或犧牲假日來參與抗議民進黨立委姚文智分析,這是「世代」與「階級」相乘的結果,隱藏背後的其實是下一世代的階級運動,一種對未來宿命的反抗。

姚文智強調,馬英九任期所剩無幾,卻依舊無法體察民心,一昧向中國靠攏,爲何臺灣的年輕人無法在自己的國家擁有合理、循序漸進的發展土壤,而必須建立在與中國靠攏?

姚文智抨擊,自馬英九執政後,國家貧富差距擴大、年輕人的居住與就業問題以及中國巨大市場磁吸,在在透露下一代必須忍受低薪、離鄉背井,或是無法實踐理想的「宿命般困局」,而「服貿」恐怕只是引爆上述議題導火線。他分析,大部分學生談「黑箱蠻幹」,只是反服貿運動的外表,隱藏在背後的是下一世代的階級運動,一種對未來宿命的反抗。

▲民進黨立委姚文智、葉宜津等人奮力抵擋警方攻堅進入議場。(圖/獨立媒體提供)

民進黨國會議員每天輪班當議場「門神」,固守各個出入口,扮演稱職的「後勤部隊」,就連黨內要角欲進入議場卻慘遭「洗臉」。面對反服貿運動不時透露出「拒絕政黨涉入」的立場,姚文智認爲,「每個運動有其時代背景和政治社會氛圍,無論是學生或公民運動領袖,雖都理解民進黨堅守理想,但每個運動要能夠波瀾壯闊(形容活動具有號召力及活動進行的持續性),不太可能去做太多結構挑戰」。

因此,在既有的政治與媒體結構下,若要開闢生存空間,難免就會「各打五十大板」,或必須將政黨因素先剔除。但剔除政黨因素的原因複雜,包括「媒體改造」未能落實,以及臺灣的「民主未深化」;而威權體制遺留的媒體與政治結構,更讓相當多學生對公共議題的認知,僅停留在「政黨中立」或「藍綠退場」等膚淺、表象的民主邏輯

然而,姚文智認爲,實際上政黨應作爲凝聚意志工具。且學生團體與民進黨對服貿的訴求,幾乎未見顯著差異,頂多是策略步驟不同,如今民進黨成爲公民運動的花瓶,在旁陪襯,這是臺灣結構性困境,民進黨也必須努力破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