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出口訂單暴跌 企業急於破冰

近期不論臺灣對陸出口、來自中國大陸訂單都呈現大幅衰退,令企業界心急如焚,亟欲赴陸「破冰」,以求貿易和經濟穩定。圖爲基隆港西岸貨櫃碼頭作業情形。(本報資料照片)

經濟部、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近期不論臺灣對陸出口、來自中國大陸訂單都呈現大幅衰退,衝擊整體訂單、出口表現,顯示兩岸高度依存一旦鬆動,必會影響臺商們營收穫利,令業界心急如焚,亟欲赴陸「破冰」,以求貿易和經濟穩定。

根據經濟部資料,臺灣去年12月的外銷訂單521.7億美元,年減23.2%,主要是中國大陸訂單遞延效應引起;財政部公佈1月出口年減21.2%、寫下近13年半最深跌幅,其中對陸港的衰退就拉低了13個百分點。代表中國大陸與臺灣經貿緊密的「脣齒」關係,彼此貿易連動甚深,供應鏈密不可分,中國大陸若身陷經濟景況不佳,臺灣也難獨善其身。

此外,近年來兩岸關係降至冰點,不僅臺灣食品廠、酒廠商品暫停輸陸,鳳梨釋迦、石斑魚等農漁產品都列入「禁輸」名單,而農漁業者又是產業中的弱勢,一旦失去一個重要市場,生存空間勢必大幅壓縮;此外,疫情冰凍臺灣觀光、消費業3年,政府亟欲迎接疫後的觀光商機,卻缺了最大一塊拼圖「大陸觀光客」,想恢復往年榮景,兩岸航點、航班復航成爲重要關鍵。

再加上2023年歐美景氣不佳,經濟、供應鏈重組,企業營收、獲利,甚至如何營運下去都極具挑戰,無怪乎企業家們、工商界們對於兩岸議題相當擔心,更是每年建言中的「重點議題」。

中國大陸兩會過後,人事佈局底定,政策上也將明朗,臺灣執政當局實不應該持續以「政治因素」讓兩岸關係陷入僵局,畢竟惟有兩岸關係穩定,共榮共存,才能讓臺灣企業、農漁業者有更多籌碼,提高獲利,甚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求得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