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與不選之間 陸媒:「最後一顆稻草」倒蘇也壓向蔡

民進黨主席之爭,蘇貞昌謝長廷放棄參選,蔡英文勢必接任下一屆黨魁。(圖/東森新聞)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太陽學運引發民進黨大震盪,蘇貞昌宣佈退選黨主席後,外界猜測他將回鍋新北或挑戰桃園,甚至傳出基層勸進蘇爭取2016總統聲音,陸媒評論蘇「跌破一衆眼鏡」行爲,看在黨內成員眼中並不意外,「『選』與『不選』之間,有着怎樣的辯證法?這場「一個人的征戰」僅是一個「沒有遐想空間政治秀」嗎?」

《中國臺灣網》特約評論員蕭春陽撰文指出,也許蘇貞昌沒有料到,當他大力支持的「太陽花」學運散場時,自己在民進黨內的大勢也已經退去。也許更多人沒有料到,蘇貞昌在學運結束3天后突然宣佈退出黨主席角逐,緊接着謝長廷也跟進表示放棄選舉。

即將於5月登場的民進黨主席選舉,毫無疑問與2016年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關係緊密,如今從熱鬧的「三國演義」變成了蔡英文一人的「獨角戲」,真的像某些人說的已經在實質上完成了民進黨世代交替的任務了嗎?

只是,蘇貞昌這個「跌破一衆眼鏡」的行爲,看在民進黨核心成員的眼中卻並不意外。「選」與「不選」之間,有着怎樣的辯證法?這場「一個人的征戰」,僅僅是一個「沒有遐想空間的政治秀」嗎?

一、蘇貞昌退選換來「好名聲」

「蘇貞昌,不要再想選『總統』了!」很多臺灣民衆一定都還記得反服貿學運時,電視新聞裡不斷重播的這個畫面。沒錯,反服貿學運帶給民進黨的首波衝擊,就是打亂了蘇貞昌參與民進黨主席選舉的佈局。

學運退場,謝系子弟兵趙天麟拋出「應廢除大老政治,蘇貞昌、蔡英文及謝長廷都不要再選主席,讓中生代掌握黨機器」的風向球,隔天一早的4月14日,也就是民進黨主席競選登記啓動的首日,蘇貞昌就投下震撼彈,在「臉書」上宣佈自己退選:「不忍撕裂,所以放手,退後一步,海闊天空,爲臺灣打拼,永不改初衷」。

幾個小時之後,謝長廷也宣佈棄選。當天中午,蔡英文透過辦公室發表聲明,肯定蘇謝作爲民進黨創黨黨員的全心付出,並表示「必須堅定的承擔,完成世代傳承和黨的改革」,展現選到底的決心。

蘇貞昌的「退選宣言」合情合理,展現出「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大將之風」,但真正的理由恐怕還是因爲他在黨內外的聲望一直大幅落後於蔡英文。不少民進黨人士表示對蘇的退選並不意外,因爲他「選不下去了」!

一位民進黨派系核心成員直言,在反服貿學生號召人民上凱道行動中,當他看到蘇貞昌遭學生嗆聲,而同一場合,卻不斷有學生對蔡英文喊「加油」,當時他就對蘇最後會決定不選黨主席已心裡有底了。前臺南縣蘇煥智則指出,蘇貞昌放棄黨主席選舉,並不意味放棄2016。

被視爲蘇系人馬的民進黨「立院黨團書記長吳秉叡則表示,蘇貞昌的決定與2016絕對無關,只是社會各種責難都有,求全不易。同爲蘇系人馬的「立委」邱議瑩說,蘇貞昌這段時間是「做到流汗卻被嫌到流涎」,承受很大壓力。

儘管如此,打着「團結」旗號的蘇貞昌,能夠在中生代要求「大佬們放權」後如此「從善如流」,還是引來黨內一片讚美之聲。高雄市長陳菊說,蘇貞昌用高度成全與祝福,期許黨能符合人民期待。

臺南市長賴清德說,蘇貞昌有風度、有高度值得敬佩。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說,蘇貞昌以肉身成就大我,展現抉擇、風骨與承擔,是世代交替傳承的典範。

另一個有趣的現像是,蘇貞昌宣佈退選後,大批綠營支持者電話涌入民進黨中央,幾乎清一色鼓勵打氣的聲音;而蘇擔任黨主席以來,人氣從來沒有如此旺過。

二、展現團結還是山雨欲來?

有民進黨內派系核心成員直言,蘇貞昌眼見黨內聲勢懸殊,選擇此時退出,不過是爲了避免提前出局,這不表示蘇貞昌就此認輸,因爲黨內多方面評估,接下來誰接黨主席都會很辛苦,蔡英文接黨主席後若傷痕累累,蘇貞昌未嘗沒有再起的機會,距離2016黨內初選還有一年準備時間,屆時恐怕纔是蔡蘇最後對決時刻。

這不禁讓人想起2005年任陳水扁辦公室秘書長時的蘇貞昌也曾登記參選民進黨主席,當時被媒體問到是否委屈時,蘇表示「蹲下是爲躍起,後退就是前進」。這話後來成了蘇貞昌的最經典語錄,如今聽來無法不引人浮想聯翩。

「後退就是前進」,或許就是蘇貞昌此時的想法。雖然蘇以往人氣不如蔡,但他不硬碰硬,而是選擇化被動爲主動,選擇在頹勢與困局中尋出路,他的「禮讓」讓他聲望大增,與蔡系較勁的籌碼也必然大增;下一步,即是拉長戰線靜待蔡英文在扭轉民進黨劣勢的過程中栽跟頭。

只是主動變被動,蘇貞昌對局勢便再也無法隨心掌控,如果綠營2014勝選,蔡英文的共主地位更爲鞏固,屆時蘇恐是大勢已去;更何況蘇已到遲暮之年,萬一這次「裸退」弄假成真,也應是他能預料到的一個選項。

蘇貞昌雖在退選聲明中強調「要打贏2014,力量不能散,民進黨不能先亂,少一次廝殺,就少一分傷害」,但他卻未提不選2016。只要蘇貞昌一天沒說不選2016,民進黨內就會流於2016大選爲主軸的競爭或猜忌。

蘇的退選,讓民進黨主席選舉單純化,卻讓民進黨內情勢更復雜化。蘇謝退選時都強調了團結的重要性,但能否做到,卻是難題。民進黨內人士直言,蘇貞昌可望成爲牽制國民黨的一枚「活棋」,蘇若能保存實力,避免「彗星提前對撞」,2016年蘇貞昌仍是蔡英文的對手。

三、「最後一顆稻草」壓倒蘇也壓向蔡

蘇貞昌陣營原本寄望「太陽花」學運能爲蘇貞昌拉擡聲勢,但事實卻是「躲在學生後面」、「只能在中間做些後勤工作」成了民進黨在學運中的角色,蘇貞昌一度忘情拉着「立委」林佳龍的手高喊「凍蒜」,不僅被黨內罵翻天,挺學運民衆也公開向蘇嗆聲「別隻想着選舉」。

太陽花學運成了壓倒蘇貞昌的「最後一顆稻草」,他對學運的支持並沒有換來學生們的領情,反而讓自己受傷最重;而從中反應出來的,卻是民進黨面對兩岸和平發展現狀時的無可作爲與束手無措。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最後一顆稻草壓倒的不只是蘇貞昌,如果蔡英文今後仍然無法讓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有所突破,這也會是壓向她、將她送下政治舞臺的最後一顆稻草。

對於蘇貞昌來說,他這一任黨主席期間已註定無法讓民進黨的兩岸政策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在反服貿學運期間,對於服貿,民進黨內要角包括蔡英文、謝長廷等也只主張逐條審查,陳菊等民進黨執政縣市縣市長還表態有條件的支持服貿,畢竟接下來的「七合一」選舉是地方性選舉,民進黨執政縣市多是農業縣市,大陸市場不容小覷;但蘇貞昌卻大展其政治投機本性,先是拋出堅持「兩國論」的民間版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後又以民進黨中央的名義發放「退回服貿」的文宣小冊子,引來國臺辦發言人痛批「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圖謀,是不得人心的,也是註定要失敗的」。

如此,民進黨怎能讓臺灣人民相信其有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無論蘇貞昌是不是「以退爲進」,蘇系「立委」都言明瞭他退選的部分原因:接任黨主席後兩岸政策模糊反覆、黨內派系惡鬥有增無減,連綠營鐵桿林義雄退黨另起爐竈,蘇貞昌的確是內憂外患、狀況不斷。這也成了蘇貞昌受到民進黨內外質疑的重要原因。

對於蔡英文來說,自宣佈參選黨主席以來,臺灣各界就知道她「醉翁之意不在酒」,選的是黨主席,瞄準的卻是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的「大位元」。

其實不管有沒有學運,蔡英文在這場黨主席之爭中勝出的概率都較大,所以「島內」輿論觀察的重點還是將要走向2016的她到底會不會在兩岸政策上有實質的改變,畢竟外界公認其2012的失敗是在兩岸政策上,蔡英文自己也承認兩岸政策是敗選的「最後一哩路」。

尤其在這場學運中,縱然國民黨當局在處理服貿議題上焦頭爛額,但民進黨並未因此聲望大振,說到底還是因爲兩岸路線僵化保守。雖然蔡英文近年也展現了要與大陸溝通的意願,還提出要「小英基金會」執行長林全率團訪問大陸,但卻始終提不出兩岸政策應有的方向和路線。

臺灣名嘴周玉蔻說,一場學運,民進黨在邊緣化的危機中,逼出了蘇貞昌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呼喚,散滅了謝長廷在兩岸關係上尋找政治春天的南柯之夢,卻又一次帶給了蔡英文通往政治樂園的驚奇與驚喜。蔡英文不是沒有造就臺灣首位女性「總統」美夢成真的可能。選擇,在一念之間。關鍵,還是蔡英文對兩岸關係的認知。

對敏感政策不敢明確化,尤其是面對「統獨」問題,想要兩面討好卻最終哪方也討好不了—反服貿學生佔領「立法院」議場24天,正凸顯了民進黨這種政策搖擺不定的困境。

這個民進黨的包袱,當然要由接下來掌印的蔡英文一力承擔。蘇貞昌以退爲進的機會在於,蔡英文2年民進黨主席任內若無法改變大局,沒有能力改變被社會與學生運動拖着走的邊緣化命運,他就能名正言順的出來收拾爛攤子。所以,這個民進黨主席,「不選」未必不好,「選」也未必就好。這其中的政治盤算,恐怕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才能辨得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