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炒股更實用 義務教育怎不教?網10字神解真相

一名網友認爲,學會投資股票,比起學中文歷史還要更實用,但臺灣的義務教育卻不教,引起網友討論,因爲國家不想讓你財富自由。(圖/Shutterstock)

近日許多學生族羣也開始玩股票,一名網友好奇詢問,臺灣義務教育不教如何買股票和房地產,反而教國文、歷史和地理等沒用的東西,學得好的人一路唸到大學畢業變被人嘲笑的低薪文組,到底爲什麼?一名網友認爲是「國家不想讓你財富自由」,大家都會投資賺錢的話,誰要當基層勞工,維持社會基本運作

一名網友昨在PTT上發文表示,臺灣的義務教育教導學生國文、歷史和地理等科目,但這些東西學了對人生的幫助也不大,相反地,把這些科目學好的人,大學都跑去念中文系歷史系,畢業之後成了被人嘲笑的「低薪文組」。

該網友認爲學習怎麼買股票和房地產,對人的幫助更大,但從小學到高中整整12年的期間,學校卻從來都沒有專門教過這些學問,明明學會股票與房地產的知識,纔有可能達到真正的階級流通,也纔是實施義務教育的目的

貼文引起網友討論,近代義務教育的目的是提供國民教育,使其可成爲國家生產力,義務教育教的科目中,「國文讓國民識字書寫數學讓國民會最基礎的加減乘除、理組科目使未來可產生更多工程類或科技類勞工、地理歷史可使國民對自己生活的國家有認同感,認爲自己是國家的一份子,爲自己國家做些努力的動機。」

該網友也說,教會大家投資金融資產或房地產,並不會讓國民擁有更多生產力,相反地,若大家都靠投資讓自己財富自由,那有誰來負責做基層服務業?誰來顧機臺?社會總是要一羣沒有資產或僅有些許資產的勞工階級來支撐,因此對國家來說,根本沒有誘因花費資源在義務教育中教導大家怎麼投資。

許多網友認同地說,「認知正確,國民教育不是在教你進入上流社會的」、「國家需要社畜」、「大家都在灌輸不要借錢,努力存第一桶金概念,但其實有錢人蓋廠做生意都用借的。」但也有網友認爲,投資不是教了就會,眼光要靠自己培養,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學